千里齐长城古迹今犹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千里齐长城古迹今犹在
  ◎安丘段现存遗址共39000米,跨越四镇75座山头
  ◎相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五龙山一带
  ◎遗址已部分毁损,文物部门在沿线设立保护牌
  早在我国第一道万里长城——秦朝万里长城横空出世的数百年前,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就已经巍然屹立起一条千里长城,它就是被专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齐长城。
  齐长城贯穿山东省的19个县市区,其中在安丘境内就有46550米,现存遗址39000米,途经吾山、柘山、辉渠、石埠子四镇,跨越75座山头。1月24日,记者跟随安丘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访这条千里长龙在安丘大地上的遗迹。
  观察
  齐长城犹存石墙可见
  从安丘市区驱车50公里,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记者一行便来到了安丘市吾山镇的五龙山。
  五龙山原名大车山,海拔396米,因山上有五座山头如五龙盘踞,故又名五龙山。齐长城自它西面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途经过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延伸到五龙山,之后向东北面的紫草山蜿蜒而去。
  安丘市博物馆馆长刘冠军向记者介绍说,齐长城沿山势而建,沿线地质为玄武岩、火山岩、麻岩、粘土、砂土等。齐长城在安丘市境内的一段,属大关复线,它从与沂水、临朐交界处的太平山入境,沿沂水分界线东行,到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安丘境内,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在安丘境内,齐长城先后跨越四处乡镇的75座山头,与沂水复线第二段相接,全长46550米。现存遗址39000米,占境内长城总长度的83.7%,其中,五龙山段齐长城的遗迹最为明显。
  站在五龙山山顶,记者观察到,脚下的齐长城虽然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失去了原貌,但是,在泥土和杂草下面的那道石墙的形状依稀可见,依山势穿过麒麟峰、鹰嘴峰、兵营峰、南天门、唐王峰等五个大小不等的山头,蜿蜒向东北延伸而去,形成一道清晰的山脊,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山脊右侧的山坳里遍布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这些石头形状圆滑,没有棱角,大概就是当年从齐长城上滚落的“擂石”了。
  沿齐长城继续前行,在崎岖的山道旁边,一块巨石上面赫然刻着“齐长城遗址”五个大字。尽管天气较冷,山上仍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一对青年男女还特意在刻着“齐长城遗址”的巨石前留影。
  在位于柘山、辉渠、石埠子三镇交界的城顶山,齐长城遗址呈东西走向,赫然呈现在记者面前。这段长城宽约三米,全部用石头垒成,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相对完好,似一条雄伟的石龙,腾浮于起伏的山巅之上。从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石块中,能够想象得到它曾经的威严。
  作用
  一道阻挡入侵的屏障
  齐长城作为军事巨防,比秦长城要早约400年。它始建于春秋初期,完成于战国,先后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
  齐长城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或以陡崖为墙,或石块垒筑,或灰土夯筑,或沙石混筑,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显示了当时齐国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这恐怕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出现管仲、孙武、孙膑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有关。
  据考证,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适应诸侯国争霸战争的需要而修筑的。当时,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局面。不断的战争,周围强国的威胁,形势迫切要求齐国加强防御工事。齐长城的修筑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使齐国在长达五百余年的动荡战乱中立于不败之地,胁鲁楚,伐燕赵,攻卫宋,争首霸,取诸雄,成为当时的泱泱大国。
  齐长城在近代战争中,对于保护当地百姓免受战乱纷扰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据城顶山下孟家旺村的马大爷讲,清代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地老百姓就是靠山上的齐长城躲避战乱,免遭杀戮。1943年,在山东抗战史上仅次于台儿庄战役的城顶山战役中,国民党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政治部主任周复率部与日寇在此血战,所用的掩体、战壕就在齐长城的墙基上加以修建的。
  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就在此
  齐长城沿线的景区、古迹很多,当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在吾山镇与柘山镇交界的岭南坡齐长城遗迹上,有一片白色疙瘩状的石头,当地人称作“馉馇汤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这里。
  在五龙山下长大的吾山镇南旺村77岁的辛桂祥老人告诉记者,古时候,由于五龙山地势险要,交通工具没法用,要想搬运东西只能是靠背或挑,扁担就派上了用场。当地民间传说,五龙山最高的两座主峰是孟姜女送饭时挑的饭筐变成的,而那些白色疙瘩状的石头,则是她筐里盛饭的瓦罐打破后,撒落到地上的“馉馇汤”变成的。
  相传,孟姜女是济南长清人,她刚过门三日,丈夫范杞良便被征去修齐长城,一去不回。孟姜女不辞辛苦,挑着衣服和干粮一路寻夫,直到安丘五龙山下,得到的却是丈夫已经不在人间的噩耗。她扔掉扁担,痛哭不止,直到长城崩塌,露出了范杞良的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自尽。
  保护
  沿线设二十处标志牌
  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沿途乡镇充分开发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宝贵的旅游景点。但是,由于很多群众对齐长城遗址认识不清以及长期生产生活影响等原因,齐长城遗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损坏。
  2010年10月下旬,安丘市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在齐长城遗址安丘段20处重点位置设立保护标志牌。记者看到,自太平山入境向东,在东行南折的齐长城遗址沿线明显地段、重要位置和公路路口,都可以见到这种明显的保护标志。
  安丘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立保护标志,主要是明确齐长城遗址的范围,唤醒人们对齐长城遗址的保护意识,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丘市石埠子镇孟家旺村支书孟凡强说:“以前村里人只是觉得这是一道普通的石墙砟子,都不拿它当回事,有的村民还用它垒坝墙,自从立上这保护牌后,才都知道它是古老的齐长城,是国家文物,就懂得自觉保护了。”
  相关链接
  中国长城之父
  世界壁垒之最
  齐长城,横亘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它最早载于《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载:“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齐长城源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古济水河东岸,从大峰山山顶通过,蜿蜒千里,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全长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齐长城经过的高山、丘陵,在地理上是山东的脊梁,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早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它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据潍坊晚报2011年1月25日A3版)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