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桥与石山子
天底下的石头山不计其数,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险要峻峭,有的峰峦九出……而在红沙沟镇有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名曰“石山子”,围绕这座很不起眼的小石山子,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齐宣王避雨卧龙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天子大势已去,各国诸侯竞相争霸。齐国作为当时的大国,曾雄踞于各国之首,史称“春秋五霸”。为防止他国入侵,齐国先行一步,自西至东修建起城墙,蜿蜒千余里,名曰“齐长城”。有一天,齐宣王沿齐长城视察防务。当齐王走到紫草山东麓时,突然,大雾茫茫,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到。当时,齐王未带雨具,急钻到一小石桥下避雨。所谓“石桥”,其实,就是小河沟上放着一块不到2 米长的石板,桥下仅能容放一人。瞬间,山洪暴发,大水夹杂着泥石向山下倾泄。只见桥上洪水压顶,而桥下干涸如初,不见一滴雨水。后来,人们称齐宣王避雨的小桥为“卧龙桥”。再后来,卧龙桥所处的小河上游,生出无数山泉,泉水汇集成一条小河——石山子河,是汶河支流温泉河的发源地,水流由南向北,孕育着一代代子民。
齐王磕鞋留下石山子。
这日,大雨过后,齐宣王从桥下走出。忽然,感觉脚底下生疼,顺手脱鞋,从鞋里磕落出一粒石子,遂变成一座裸岩小山丘,方圆2000多平方米,高度36米,后人称此山为“石山子” 即石子山。此山系齐宣王避雨所留,千百年来人们敬而远之。相传,二十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人到石山子西侧开荒,迸入眼中一石渣,久治不愈成了瞎子。还有一人,来到山上想采石,不幸滚下山坡跌成瘸子。据载: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张姓先辈由张家陡沟村迁入,紧挨石山子立村,取村名“石山子”。农历逢三、八为集日,村虽小,集市却历史悠久。到了2006年,中国移动公司潍坊分公司在此山建立基站,成为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先闭塞的山村,人们在这里就能与四面八方的人相连到一起了。
石山子村英才辈出。
石山子村位于安丘市西南部,朱刘—孔家庄公路西侧,紫草山东麓,距安丘市区36公里。现属安丘市红沙沟镇辖区,有 142 户,410 口人。中国第一个女博士刘恩兰(1904—1986),祖籍就是石山子村。其父刘光照是安丘清末教育先导、教育家。刘恩兰一生未嫁,执着的追求事业,曾长期担任中国海洋局顾问,被誉为“山与海的女儿”。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石山子村就考出大中专学生53人,现有3人读完研究生。
一段美丽的传说,带来多彩的祝福。如今,石山子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的小河崖上已建起两座坚固的石拱桥。今年,村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在外老乡都积极响应,日前,已收到捐款10万多元,近日可望竣工。
(刘春山 刘京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