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忽、管仲和齐桓公
召忽,春秋时齐国人(?—公元前686年),任齐大夫,齐国公子姜纠的师傅,与管仲共同辅助公子纠。因公子姜纠被杀而自杀。
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公元前645年),原先辅助公子姜纠,后为齐桓公所用,成为齐国知名宰相。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人(?—公元前643年),姓姜,字小白。公元前686年去莒国避难,于公元前685年即位,成就齐国霸业。相传,齐桓公为齐长城建设的主要发起者。
春秋时代,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先后兴起五个霸权诸侯国,史称“春秋五霸”,即齐国、晋国、秦国、楚王国和吴王国。五霸的第一霸是齐国,国君齐桓公姓姜名小白。这里讲述召忽、管仲和姜小白的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姜诸儿(姜小白的哥哥)即位。姜诸儿冥顽不灵而又一意孤行,他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跟妹妹文姜通奸。公元前694年,嫁给鲁国国君姬允的文姜,陪同丈夫姬允到齐国访问。令人想不到的是,兄妹重温旧梦,姬允发觉了丑闻,大怒之下,立即辞行回国。姜氏兄妹当然想到回国后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车时把他扼死。鲁国明知道内情,因军事力量太弱,无可奈何。只好指控彭生,要求惩凶。姜诸儿借机把彭生杀掉,一则推卸责任,二来杀人灭口。但人们已经嗅觉到一种不祥的气味,诸公子纷纷逃亡。其中一位是姜诸儿的弟弟姜纠,跟随他的老师召忽、智囊管仲,投奔到鲁国(今山东曲阜)。姜诸儿的另一位弟弟姜小白跟他的智囊鲍叔牙,投奔莒国(今山东莒县)。
公元前686年,也就是彭生死后的第八年,姜诸儿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姜诸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那野猪却忽然举起前蹄,像人一样站起来,发出惨叫。姜诸儿惊恐中看到那野猪竟然是已死的彭生,魂不附体,一头就从马上撞下来。等到救起时,一只鞋子却不见了。当天晚上,就发生大将连称指挥的兵变,叛军怎么也找不到姜诸儿,正要放弃寻找时,在一个暗道旁边看到那只鞋子,于是,把姜诸儿抓出来,乱刀杀死了。
齐将连称,立姜诸儿的堂弟姜无知当国君,不久又发生政变,连称跟姜无知一齐被杀。远在国外的姜纠和姜小白得到消息后,分别由他们居留国派兵护送回国。这是一个长距离赛跑,谁先到首府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谁就能成为一国之主。管仲深恐姜小白先到,他单人独马先行追赶,途中听说莒国军队护送着姜小白已经过去了,他快马加鞭,终于赶上,拦公子小白于莒道(约在今安丘与沂水交界处),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姜小白,然后猛地向姜小白射出一箭。姜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子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上马逃走。
然而,姜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中他腰带上的铜钩。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姜小白恐怕他再来一箭,所以立即故意栽倒,这是他超人的机智。等他到了临淄,坐上宝座,姜纠才赶到,已来不及了。公元前685年,小白即位,称桓公,赏功罚罪,问群臣曰:“公子纠在鲁,孤寝食不安,此事如何?”鲍叔牙曰:“臣请精兵五千于鲁,说鲁以杀纠,如其不然,臣愿生擒纠于鲁中。”桓公听其言,遂与精兵五千,即日奔鲁,屯于长勺。牙使人递书于鲁庄公曰:“寡君以诸侯咸服,百姓戴己,故敢奉先君之祀,践其大位。但念国无二君,公子纠与寡君手足,不忍加戮,愿明公为我讨之!管仲、召忽请囚归以戮,否则齐鲁将为仇敌矣!”庄公得书,问大夫施伯,施伯曰:“若小白为君,叔牙为臣,必强齐伯国,不如以纠和邻国也!庄公遂召纠入朝,谓曰:“齐侯有诏杀汝!”纠曰:“鲁侯何惧小白,成我而不终乎?”左右遂拥纠斩之。将囚召忽、管仲,召忽仰天恸曰:“忽为人臣,不能为主讨贼,反事仇敌,非吾志也!”遂以头触殿柱而死。鲁国大夫施伯对鲁庄公说:“管仲天下才也,不可送还于齐。”庄公答曰:“待孤请齐侯赦其罪,然后释囚,便为我用。”遂包装了纠、忽二人首级,交付与鲍叔牙归齐。管仲甘心受囚。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姜小白对管仲所作的最严厉惩处,是任命他担任了齐国的宰相。
这个高度戏剧化的举动,源自于智囊鲍叔牙。姜小白最初请鲍叔牙做宰相,鲍叔牙竭力推荐管仲。姜小白把管仲从囚车中放出,促膝长谈三天三夜,相见恨晚。当宰相的任命发布时,国内国外无不震惊,尤其是鲁国,马上就警觉到受了愚弄。齐国霸权从此开始,由于齐桓公重用了管仲,齐国才走上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兴旺之路。
(作者:山东安丘 刘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