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山大饼飘香在柘山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柘山大饼飘香在柘山

  安丘市柘山镇彭家沟村农民王福光,注重挖掘地方名吃面食,通过走访考证,拜师学艺,结合自己研究创新,新开发的柘山大饼,柘山旋饼和柘山花生月饼一上市,就赢得了食客的一致好评。
  柘山大饼,历史悠久,面硬带柔,嚼之有劲而不粘,筋道利口,食之干香浓厚,面味醇香,外硬里韧,回味无穷。充饥耐存。柘山大饼质量很高,地方风味浓郁,深受食客欢迎。柘山大饼源于山东大饼。山东“大饼”(锅饼)是一道极富有特色的食品,深受鲁西、鲁中等地广大百姓的喜爱。据民国《济南快览》一书记载:“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之,外焦黄内细白,谓之锅饼。”
  柘山大饼是一种北方硬面食,直径约50cm的圆形,大如盘,厚约5cm,重约3kg。外表精美细致,颜色均匀,特别漂亮,压印出各种花纹,看起来不像食品倒更像是摆设的饰品,那是用专门的锅饼模具做出来的,有些类似火烧的做法。因为饼里水分很少,所以放置数天都不会霉坏。柘山大饼的制做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用料讲究,工艺细致。制作时将精细的麦面用纯洁的温水和成面团,经过反复杠压,搓好揉匀,用双手使劲摁压成形,直径约50公分左右,厚2.5公分左右。双手摁压时,手掌面背交复进行,饼面上自然出现匀称的花纹,撒上芝麻,然后再放在平底锅用小火烙,慢慢把水份烘干,直至烙成淡黄色,再用温火烤得熟透即成。柘山锅饼十分坚硬,吃起来特别有嚼头,完全是面粉本来的味道,干香、劲韧,体现了一种质朴、单纯和粗犷的饮食风格。
  柘山旋饼,又名杠子头,它同锅饼一样,算起来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老人们说,这种饭食是老一辈子从元朝时候传下来的。
  柘山旋饼,是潍坊有名的传统硬面食品。源出清朝末年潍县城西留饭桥一带,这是当地乡村盛行制作的一种伙食。这种伙食和面时1斤面加3两水,揉成干面团,再用枣木杠子压,“杠子头”的名字由此而来。柘山旋饼中间薄,有孔,边厚。古时候,人们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 因为保存时间长,出远门或做生意的人,特地买来路上吃,老人们讲吃旋饼就着辣菜疙瘩咸菜格外的香,干起活来有使不完的劲。
  王福光从1996年开始从事柘山大饼加工的,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由于他媳妇心灵手巧,注意探索研究,博采众家之长,制作出来的饼子也就格外的好吃,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王家媳妇烙的大饼真有早先的味道,吃了这顿还想吃下顿。”这不,说话间,沂水马站的经销客户又来进货了。(汶河居士)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