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部长吴爱英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女部长吴爱英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在共和国历史上,她是继史良后司法部的第二位女部长,更是现任的惟一一位女部长 。
  吴爱英简介
  1951年12月生,山东昌乐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
  1978.07—1982.10,昌潍团地委书记、党组书记;
  1982.10—1989.12,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青联副主席、主席;
  1993.04—1998.04,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1998.04—2002.03,山东省委副书记;
  2002.03—2003.12,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2003.12—2005.07,司法部副部长(正部长级);
  2005年7月1日,任司法部部长。 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7月1日,在从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的位置上,调任司法部副部长一年半后,吴爱英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为司法部长。
  尽管当时的她是以正部级的身份任职副部长的,但此前她低调沉稳,并不为外界所知。现在,她——共和国现任的惟一一位女部长,司法部继史良之后的第二位女部长,在前任张福森退休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54岁的部长吴爱英,从何而来?又有着一种怎样的铁腕和魄力,能在男性政治家群体中脱颖而出?
  能干的妇女队长
  一个地方出了位正部级高官,此人在当地拥有极高知名度乃是常理。所以进入她的老家——山东昌乐县地界后,提起吴爱英,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趣的是,当记者与一位出租车司机闲聊起吴爱英时,这位师傅反问:“好久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吴爱英了,咋回事啊?”民间观察高官竟然以电视露面计,不禁使人哑然。
  吴的家乡红河镇清泉村离昌乐县城颇有一段距离,出县城,沿公路东南前行近40公里方到此村。该村有一小型集贸市场,经济条件似比其他村为好。
  清泉村的人都喊吴爱英为“老姑”,不是因为吴当了“大官”,而是按照当地的习惯,吴爱英的辈分很高:吴的父亲是长门一族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吴爱英又是其年龄最小的女儿。
  在吴爱英堂哥吴立德的眼中,小时的吴爱英就颇不一般:“爱英从小就和其他女孩不一样,不爱和年龄相当的女孩子一起玩,爱和年龄比她大的男孩子耍。长大了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穿红、穿绿,她很朴素,干起活来也不输男孩。”
  更让吴立德感慨的是他这位堂妹,“没有任何背景、根基,全凭自己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很不容易”。
  吴立德说,吴爱英的父亲是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母亲也是文盲。吴爱英是老两口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多读了几年书。初中毕业不久即被大队(即现在的村民委员会)选为妇女队长。那时,吴还不到20岁。
  这一点,在曾和吴爱英同事过的吴昌荣老人那里得到证实。“文革”时期,吴昌荣为清泉村的会计,吴爱英为妇女队长兼民兵连副连长。
  吴昌荣老人说,大约是1969年,吴爱英被选为妇女队长,当时吴还是个孩子。而这个选拔主要出于这样几个考虑,一是吴根正苗红,父母都是贫农;二是吴本人积极能干,又上过初中,村子里有文化的不多。
  “那时盛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吴爱英在这方面学得比较好。而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很能干,这一点,一般的妇女比不了。”
  吴昌荣举了几个例子:
  有一年发洪水,大堤都快要决口了,吴爱英领着一帮妇女手拉手连成一排站在决口处堵水,场面十分感人。当时农村时兴早起拾粪肥庄稼,吴爱英常常起得很早,为集体拾粪,不给自己加工分,也不留名;此外,吴爱英会半夜爬起来,偷偷地为集体刨苹果树坑,不留姓名。“后来传开了人们才知道是她。”吴昌荣说。
  现年67岁的吴昌荣,在村里给敬老院老人做饭,他说2003年吴爱英给父母上坟的时候还曾喊着他唠家常,当年相亲、结婚的时候还请他做过参谋。这让他感到高兴。
  第一位女副省长
  白天领妇女下地干活、夜间领女民兵巡逻、干好事不留名的吴爱英,在当时自然属于重点培养对象。1971年,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她被第一批推荐上山东大学读书。
  “我们当年那批人,由于是第一届,在当地个个不是劳模就是积极分子,或者人大代表,素质都很好,没有一个走后门的!”吴爱英当年的同班同学,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正明说。
  吴爱英当年的班主任关绍纪告诉本刊,“文革”中,山东大学被肢解,政治、历史、外文等文科被迁往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称为山东大学。吴爱英就是那个时期山东大学政治系的学生。
  “说是政治系,这是现在的叫法,其实当时按照军队的称呼叫‘政史大队’,下面班级称为连,连里面又分小组。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列原著、国际共运史等等。”
  “当时,吴爱英是班内年龄最小的,处事却比较老成,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副班长等职务。”关绍纪说。
  经过两年半的大学生活,1973年8月,政治系毕业的吴爱英被分配至昌乐县委党校工作,第二年即被作为人才调任该县高崖公社党委副书记,正式踏上仕途。
  此后,吴爱英的仕途开始步入快车道:1975年任昌乐县委常委、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1976年任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兼城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文革结束不久,吴爱英调任昌潍团地委书记、党组书记;1982年,吴又上调团省委副书记;1989年调任省妇联副主任、主任;1993年4月,吴爱英升任山东省副省长,成为该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省长。
  20年间,一位没有任何根基、背景,农家走出的女性,吴爱英完成了从副科级到副省级干部必需的所有历练!
  一位熟悉吴爱英的老干部告诉记者,吴爱英工作极其努力、认真,也能够放下架子,没有一般女性的娇弱和羞怯,而且平时人缘不错,能够倾听各方的不同意见,听完后再作讨论,作出一个较为综合、平衡的结论。
  “一般的女领导做不到这样的啊!”这位老干部说。
  采访中,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个关于吴爱英工作的事例是,她刚上任副省长不久,即分管起陌生的海洋科技工作。尽管平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从海洋工作的“门外汉”成了一个“念起海洋经如数家珍的老海洋”,将山东省当时实施的“海上山东”战略阐释得淋漓尽致,工作边学边干,十分踏实、勤奋。
  司法部长
  2003年底,吴爱英从山东省上调北京,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转任司法部副部长,开始进入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
  至于为什么刚当选省政协主席就被调任,一位政协的老干部告诉记者:“那么年轻的女干部,放在政协这个老人成堆的位置上,不太合适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工作期间,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吴爱英曾分管过一段时间的政法工作,担任过省“扫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且吴下基层时关注的重点也多为政法工作,常常看望、慰问第一线的政法干警,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维护稳定工作,摆上重要议程。
  女儿、儿媳和妻子
  工作中的吴爱英风风火火,颇有山东人的爽利之风。生活中,吴爱英不仅是孝顺的女儿,还是难得的好儿媳。
  1978年,吴爱英和在昌乐县部队服役的曹云龙结婚,此后她在外地工作。很有孝心的她常常惦记家中喂牛、耕地的父母。由于是家庭中最小的女儿,生活条件又较其他两个姐姐为好,在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时,吴爱英就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家中照料。
  老人过世之后,吴爱英还常常趁工作间隙回乡为其扫墓,看望从前的父老乡亲。7月14日,本刊记者在其家乡采访,吴的一位邻居还充满感情地说:“你如果能见到‘老姑’,就替我带个话,说豁子他娘问她好啊!”
  对父母好,对自己的公公婆婆,吴爱英也满是关爱。
  1996年7月中旬,得悉婆母身体欠佳,刚从外省开会回到山东的吴爱英就利用休息时间和丈夫、女儿一起回老家探望公婆。公婆家在江苏省阜宁县农村,生活条件一般,普通的木板床、陈旧的蚊帐,在这样的环境里,吴爱英睡了三个晚上。在短短的几天里,吴爱英不仅陪公婆纳凉聊天,还扎上围裙下厨房烧菜做饭、洗碗涮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吴的家庭十分和睦,丈夫曹云龙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很好地扮演了一个“贤内助”角色。
  吴爱英的一位同事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春节期间,他去吴爱英家拜年,去的人很多,但大都是吴爱英的同事或者部下,于是由吴爱英出面作陪,做饭的任务不可避免地落到了曹云龙的头上。曹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做饭,两口子配合得很好。
  吴爱英现在北京工作,家依然安在济南,曹云龙常常趁双休日的间隙去北京看她,而她也会在节假日的空闲,回到济南的家中享受一下家庭的天伦之乐。
  曹云龙告诉本刊记者,他暂时没有调到北京工作的打算。“等到退休后再说吧。”曹说。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