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纪国
在古代东夷族中,曾经出现了一个纪国。纪国何时建国,虽然现在还查不到确切的时间,但是,有关专家有一个共同的结论:至少在商朝的时候,纪国就已经存在了,它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900多年。
从建国时间上说。纪国始建于商朝后期,是商朝在东方的与(yu)国。这从当地出土的文物可以得到证明。一是清代乾隆年间,在纪候台附先后出土了钟、鼎、簋(gui)(古代食器)等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候钟”,专家考证属商代末期文物,这说明纪国应在周以前的商代。二是1983 年,在益都侯古城出土了 60 多件铜器,内10件有铭文,多数有“己”字出现,“己”是纪的初文,同音借己为用。这批铜器的铭文仅一、二字,正是商代铭文的特点。这证明纪国为当地老牌东夷古国,商代即生存于今青州一带。周灭商后,纪国臣服于周,周朝对其进行了再封。因此,从建国时间上说,齐国、鲁国是不能与它同日而语的。
从国家疆域上说。纪国的疆域比齐国、鲁国大得多。史料记载:纪国的疆域西至酅(xi)(今临淄东安平);东南至郚(wu)(今安丘)、浮来(莒县);南至骈(pian)(今临胊);东北至鄑(zi)(今昌邑);古代,有民就有国,多是插花地。因此纪国的疆域还包括纪人的发祥地鄣(zhang)(今江苏东海赣榆)。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说,纪国的疆域就是:北临渤海、西到淄博市临淄区东部,东到潍坊市昌邑,南到安邱、临朐、临沂,以及江苏的北部边界。这么大的国土,总面积约上万平方公里。而此时周朝新封的诸候国,最大的也不过方圆百里,小国方圆不足50里。
从国力上说。纪国在中期以前,国力是比较强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史料记载:纪国国君想在周边国家树立威信,并想通过扩张使自己更强大,于是在公元前722年,出兵征伐东方的夷国。这次讨伐行动不仅说明了纪国当时是有实力的,而且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此后,两国再没有出现过争端,纪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历史上,纪国也曾攻打过齐国。纪本在东海赣榆,后来,发展到寿光建国。纪候姜季曾率领其四兄弟向齐国发动进攻,占领过离齐国都城仅5公里的地方,迫使齐胡公徙都薄姑(今博兴柳桥镇处)。此后,纪候弟兄五人分兵把口,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以逾越的防线。自齐胡公以后,献公、武公、历公、文公、成公、庄工、弟公弟子无知共八世,368年期间内,齐国未能东进半步,可见纪国的实力是强大的。
(2)《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哀公时,纪候谮(zen)于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当时,纪国能使周朝天子作出油烹齐哀公的举动,可见当时的纪国是举足轻重、不可小视的。
(3)纪国外交频繁,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公元前721年10月,纪候娶了鲁惠公的女儿,和鲁国结成姻亲,又嫁女给周桓王为后,进一步拉近了与周王朝的关系,获得了监视开国功臣姜尚刚刚建立的齐国的特殊使命。更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期,莒、鲁两国经常发生边界磨擦,纪国调解鲁国与莒国的矛盾,促进两国和解,发挥了重要作用。鲁隐公二年(前722年),“纪子帛、莒子盟于密(今沂水)”。这次会盟,主要是调和莒鲁两国关系。在纪王的不懈斡旋下,终于在“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7年,鲁隐公来到莒县浮来山古银杏树下,与莒子会盟。结盟以后,当时位于山东东部的鲁、莒、纪就成为更大的联盟,危难时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根据这段史实,清顺治年间,莒州太守陈全国赋诗并刻一石碑立于银杏树下。诗曰:“大树龙盘会鲁侯,眼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古今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每当人们读到这古色古香、清丽豪迈的诗句,便会想到当年会盟曾经的辉煌。
从文化上说。寿光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北辛文化,距今约有7300多年;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大汶口文化晚期,然后又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遂发展成为一个类似于国家的部落。清代乾隆年间,在纪候台附近出土了钟、鼎、簋(gui)(古代食器)等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纪候钟”,属商代末期文物。“簋”(gui)纪候媵(ying)女(随嫁的女儿)姜萦之器。这些器物造型优美、制作技艺精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另,《晏子春秋》记载:齐国灭纪国后,齐景公来到纪国故城,发现了一个金壶,里面藏有锦书:上书“食鱼勿反,勿乘驽马”八个金字。按照晏婴的解释:“食鱼勿反”就是告诫国君要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就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以免误国。由此,可以看出:纪国,曾出现过非常英明的国君,他的治国实践和总结出的治国理论是很深刻、很先进的。这些治国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纪国文化后来融于了齐文化,最终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从以上诸多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纪国曾经是齐国出现之前中国东部一个疆域最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重要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