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少年对对联
(民间故事) 单之礼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工部尚书,文才横溢,聪明过人,且人缘也很不错,他不仅受到皇帝的赞赏,也得到京城人的尊重。他就是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黎家村的闫循琦。
闫循琦,从小酷爱诗书,学习十分刻苦用功。在学校的同班同学中,每次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因此,他得到了私塾老师的特别赏识。
有一次,学校老师因外出有事,临走前根据校舍前的一座神庙建筑,给高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个语文作业题。要求是根据对联的上联意思对出下联,时间规定半天写出答案。老师把上联写在黑板上:“仰瓦俯瓦瓦扣瓦”,要求每个同学编出下联来,且与该对联字数相等、平仄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布置下作业,老师便外出了。
老师走后,同学们认真的想啊、写啊、编啊,甚至还有的同学相互切磋,一起商量着编写。但是,两个时辰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编写出象样的下联来。这时,快到下午放学的时间了,老师外出回来了,走向讲台,老师问大家:“同学们,快半天时间了,大家想好下联了没有?”一屋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回答。就在大家沉默不语十几分钟后,正在读四年级的闫循琦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作业虽然不是给我们低年级布置的,但我想出了一句下联,不知可说不可说”。老师回答说:“好,请你到前面,把你想的下联写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看看”。老师说完,闫循琦快步走到黑板前写出了下联:“横砖竖砖砖顶砖”。老师说“好,对的好”,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上下联前后呼应,十分正确。希望同学们以后向闫循琦学习,善于钻研、肯于用功,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自此以后“仰瓦俯瓦瓦扣瓦,横砖竖砖砖顶砖”的对联故事,便在白浪河两岸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