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营丘辨
  阎愉
  事不亲履而熟悉其所由来,即博稽载籍,亦眩乱而罔所识从。况征信于一家之言以为断,可乎哉?《蔡传》、《禹贡》半多舛讹,仰观易而俯察难,大较然已。
  吾家世居邑治内,予自悬车以后,非喜寂而厌酬对也,有味乎故书,将以授之子姓。择息机之所,莫乡为便,乃卜筑数椽于营丘古城之东北隅。
  营丘者,即太公当日辨方正位而建国地也。春秋日缘陵,汉曰营陵,迄于元魏皆因之。隋以后复曰营丘。营,营也。营行脉中,于前必左。营丘者,水出其前之左,而营其丘也,盖《尔雅》之释文如此。今营丘故城,旧垣尚在,蜿蜒数十里,内城居北,外城环抱。南面,类今燕都制度。偏东则迤逦而高,若陵阜焉,谓之石埠,南瞰白浪河,自西而绕城东流折而北,入潍邑界。近域复有金带河,经胜井。水沿隍而东,入于白浪,与前左之文正相符矣。乃郦道元独以临淄古城为营丘,反谓此与《尔雅》不合,不亦信度而不信足耶。《史记·齐世家》日:太公就国,行迟,闻逆旅之言,夜衣而行。暨至,莱侯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故也。按营丘为青之东隅,与莱接壤,故争之。若临淄,则去莱差远,既与《史记》剌谬。《汉书》日:太公以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女工之业,通渔盐之利,而人民辐凑。按临淄则赤坟黄壤,沃野数百里,去海较远,盐利不存,又与《汉书》刺谬。
  盖太公之后,四世胡公徙都薄姑,五世献公徙都临淄、博兴、承薄姑氏之旧。既徙,仍名薄姑。营丘为齐肇封之名,再徙仍名营丘。俱溯其所始而称之,不关地也。且临淄古城中虽有丘,淄水径流淄城南而北,非营左之义。惟天齐水出丹山,东流而与淄水合,故假以象之。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以天齐也,郦氏因是附会而曰:城对天齐渊。故有齐城之称,以证昔之营丘为今之临淄,斯亦固矣,封内之山川虽远,皆可取义。齐城不称于此,而称于彼者,震于后而略于前也。
  总之,择瘠而厚其生,逼敌以展其势,当日之情事嘹然。况匡廓犹留,山河不改,考之于古,按之于今,无可致疑者,厥后,鲁不一徙,而齐凡三徙,开国之道,有不同者尔,周公则注意风俗,太公则注意军国。呜呼!此强弱修短之所以分也。营丘故城至唐武德八年始废。由唐宋元明以逮今日,历一千八百余年,古迹湮没,重以《水经注》之传讹,考古之士泥于偏说,罔采众言,身亲其地而详究之,徒使赐履开基之圣,不得庙祀于兹土也。悲夫,故著为辨、以俟后人。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