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古城拾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古 城 拾 趣
  曹东亚
  金秋十月的一个艳阳天,我和几位同事出差返程中顺便到昌乐县河头乡古城村,凭吊姜太公受封齐国的都城遗址。
  驱车由西往东驶过申明亭村,远远望见一道灰褐色的古城墙横亘于公路前方,怀古之情顿时油然而生。
  靠近城墙停车,登上城墙高处纵览古城全貌。古城呈方形,东西南北各两华里;白浪河从城东蜿蜒而过。古城墙为土质,已残缺不全,只有西北部的墙保存好一些,高处达6米以上。城内是大片翠绿的麦田和一南一北两个村庄,靠近北城墙的即古城村,另一个位于西南角,是城角头村。《昌乐县志》记载:“位于河西乡古城村,是周武王十三年姜太公吕望始封于齐的首都,距今约3000年。”
  我怀着触摸历史的心情,仔细察看眼前的城墙。从城墙的大量缺失和墙体上镐头的刨痕可以看出,附近村民日常用土就取自这里。虽然城墙正在逐渐消亡,但殘墙的土还是异常坚硬,据说这是当年夯筑城墙时土里加了盐的缘故。瞧,墙上那成排的小洞是古人筑墙时固定夹板留下的痕迹。
  忽然,我发现城墙的一处断面上露出了一点砖角。土墙中怎会有砖呢?同事们忙取来发动车的搖把,用力挖掘。大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轮番上阵,挖掘不止。费了很大周折,我们终于看清楚这是小墓穴,由十几块大砖砌成。墓穴平砖铺底,中间几块砖横立为墙,上面又用砖盖住,整个墓室高约20厘米,宽约30厘米,长60厘米左右。墓穴正面的竖砖被打开时,里面盘着一团黄色的树根,活象一条小蛇,吓了我一跳。除了树根,墓穴内有四五厘米厚象灰尘似的松土,一个小动物的头骨和一些腐烂的骨片散于其中。动物头骨呈白色,很轻,个头不大,直径不足10厘米。奇怪,3000年前古人为何要在城墙中修建这个墓穴?里面葬的是什么呢?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伙议论纷纷,有人说,可能是古人出于迷信的原因,用小动物殉葬,以祈求城池太平。我认为这个猜测可能是对的。
  从墓穴上拆下来的砖很特别,外表颜色青灰,断面呈鸭蛋绿色,一侧带有清晰的菱形花纹,古朴而美观。事后我丈量过砖的长度,恰好一尺(33厘米)。可惜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能将全部的砖拆下,只带回了几块较为完整的。
  有人质疑:这些带有花纹制做精美的砖是西周遗物吗?常言道:“秦砖汉瓦”,西周时期能有砖吗?我赶紧查书。《中国古代史纲》中讲,瓦发明于西周,砖却没有交待。再查《辞海》,也没有答案。我想,从制作工艺的难度和应用分析,砖应该早于瓦,由此推测,是姜子牙的砖大概不会错吧。
  不料,几天后一位精通文物的朋友来我家玩,看到砖后十分肯定地说,这是汉砖!望着朋友不容置疑的神情,我有些茫然。如果砖是汉代的,那么古城的历史就要后推900年,《中国古代史纲》、《昌乐县志》等著作关于姜太公最早封齐建都于昌乐古城,后迁都于临淄的论断和记载就立不住脚了。
  之前曾经听说,对昌乐古城为齐国都城的说法,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范文澜肯定,郭沫若否定。莫非否定之说确有道理?
  本来对历史和文物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谁知古城归来,我竟对昌乐古城姜太公产生了浓厚兴趣,打定主意要研究研究了。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