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档案读“龙”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龙城”档案读“龙”
  作者:张金华
  历史就是这样被翻开的——
  龙年出“龙”
  诸城又称“龙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里曾经出土过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恐龙化石,而发现恐龙化石的这一年又恰逢历史上的“龙年”。
  1964年8月,国家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山东普查大队在诸莱盆地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
  发现恐龙化石的地点今天叫“龙骨涧”。据《诸城县志》1960年版,在五十年代初,这里的老百姓就经常在砍柴时拾到龙骨,用以不慎把手划破时止血,只过当时不知道这就是恐龙化石而已。龙骨涧名字由来也正是因为经常在这里拾到龙骨而得名。
  龙骨涧,位于山东诸城市城区西南约25华里,齐长城岭下的龙都街道,在这里有一条雨水冲刷多年而形成的一条深十余米,宽约60米,长约800余米的自然冲沟。该沟处于库沟北岭、涓河东岸,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恐龙化石就出土于此。
  鸭嘴龙因嘴扁宽,类似水鸭嘴而得名。鸭嘴龙一般分平头和冠状头两种。在诸城出土的鸭嘴龙属于平头类。它的形体特征个头高大。在这里所出土装架起的4具鸭嘴龙骨架均为6米高以上。现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的鸭嘴龙化石,高9.1米,长16.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巨大的鸭嘴龙骨架。据诸城档案馆馆藏记载:这具鸭嘴龙装架自1991年12月开始,10名专业队员,历经过5月余,于1992年5月14日装架成功。装架后的恐龙由250多块脊椎骨、背椎骨和臀尾骨等骨化石组成,是当今同属种的世界之最。因此,负责发掘并装架的我国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为这具恐龙化石命名——“巨大诸城龙”。
  一个小小的县级市,拥有着大量的恐龙化石资源,且种属繁多,门类齐全,实属罕见。2006年7月间,国外观众惟一能看到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再次聚焦诸城。《龙骨之谜》的播出,让诸城的恐龙化石名扬海外。2007年,中共诸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诸城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开发恐龙化石,打造文化名城”成为代表和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顺乎民意,“在龙骨涧建立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前瞻性的决策庄严的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7年龙骨涧地质公园开发建设项目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旅游大项目和潍坊市十大旅游重点工程。
  龙骨涧,化石宝库!
  “恐龙”一出天下惊。弹去厚重的历史烟尘,让我们追溯和回顾发生在诸城历史上,对恐龙化石两次大的发掘行动,来记住这些重要的历史片断:
  诸城的恐龙化石自1964年面世,而真正的大面积发掘却是在1966年至1968年间。国家古生物学家在诸城的这次发掘,发掘化石30余吨,内有五个鸭嘴龙个体和两个霸王龙牙齿,其中有一具恐龙骨架高8米、长15米,分别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中。当时这两具骨架被誉为“巨型诸城龙”。
  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在诸城,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世界及全国主要媒体的眼光聚焦“龙城” 。
  1970年《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1977年香港《大公报》都曾整篇报道介绍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地质工作者,特别是欧、亚、美等十余国家的学者、记者及一些外国来华留学生纷纷前来参观考察“龙骨涧”。1980年秋,日本新闻记者考察组也专程前来采访,并在日本报纸《长崎新闻》专题介绍。特别是国际古生物专家马蒂尔及彼得等,亲来诸城考察。“巨型诸城龙”的装架成功和巨大的影响力,为“龙骨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诸城档案馆最早找到恐龙化石记载的是县文化局档案。在永久八十二全宗六号卷内,鲜为人知的有一份国家文物管理局给北京自然博物馆,同意在诸城县龙骨涧进行发掘的批文。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赫然的大红印章的时间是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五日。当时诸城县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达成的协议是从1981年开始,连续工作三年,在诸城库沟大队龙骨涧一带发掘恐龙化石。
  从档案上看,这一协议虽不果而终。但是龙骨涧,它出土过“巨型山东龙”,就必定还蕴藏着更多的秘密。于是一些专家与学者大胆预测,也许这里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恐龙群墓地之一,是一所化石宝库!
  从当时发现出土的化石来看,龙骨涧,的确就是一个气象万千的远古世界,它裸露的脊背,向我们袒露出在那远古的地球上,曾经生存着这样一类生灵,它们统治这个星球上亿年,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已远逝而且再也不能回來的恐龙,更激起人们进一步探索与求知的愿望!
  “开发龙骨涧,发掘地下恐龙化石”,二十年间,这一声音始终没有断绝!
  让时间上溯至1984年。是年,诸城县委、县政府顺势而行,成立了诸城县恐龙化石发掘指挥部并责成文化局在1984年10月和1985年1月间两次向潍坊市文化局和省文物局呈报了《关于发掘库沟恐龙化石的请示报告》,1985年又以文化局的名义填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按手续逐级上报到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为了慎重起见,使龙骨涧得到保护性开发,防止这一核心区恐龙化石遭到破坏,县恐龙化石发掘指挥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密切接触,经过多方磋商洽谈,草拟了发掘协议:文化局和研究所共同发掘,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呈报发掘手续并达成发掘计划:此计划预计四年完成(1988至1991)共分四个阶段,1988年9月开始是探试发掘采集阶段;1989年正式发掘采集和初步研究;1990年修复研究;1991年完成装架、陈列。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野外发掘,其余时间进行室内整理、观察、研究。
  1984年12月15日,中共诸城县委又以诸发(1984)37号文件《关于公布发掘库沟恐龙化石建设自然博物馆指挥部的通知》,开始了发掘恐龙化石工作的审批等筹备工作,自1985年,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员赴京与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所申报发掘计划,反复协商,终于在1988年6月29日,签署了《诸城市文化局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关于发掘研究库沟、侯家屯等地恐龙化石的协议书,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相继颁发了“中华人民国和国考古发掘证照”。
  这表明,诸城历史上第二次大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进入了“倒计时”!
  与此同时,指挥部还派出调查组还分别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部及潍坊市博物馆等单位聘请专家或求取有关资料,同时走访调查1964、1965、1966、1968年四次在该县发掘的情况,为发掘工作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1988年10月9日,由诸城市文化局局长王金华具体负责的工作班子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赵喜进为领队的专业队伍,分别在枳沟镇侯家屯、吕标乡库沟两个恐龙化石区开展了试掘,这标志着诸城历史上,第二次对恐龙化石的发掘行动开始了!
  这次对龙骨涧初步发掘,虽然只缭起面纱的一角,其惊喜程度却令考古专家们超乎想象。因为这次发掘出土了一个“世界之最”,这就是后来被赵喜进教授命名的“巨大诸城龙”, 是与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山东龙”近似的另外一种晚白垩纪中晚期的新的鸭嘴龙属种。另外还发掘出与鸭嘴龙同时生活的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如肉食龙牙齿、虚骨龙爪尖、锷鱼牙齿、甲片、龟鳖类甲片等大批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是重大的发现,成为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科学资料。据统计:自1964年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共进行了十次挖掘,采集化石50余吨。
  综合四十年的声音:龙骨涧的地质太特殊了,目前出土的恐龙化石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诸城龙”的地位
  “自‘巨大诸城龙’1992年装架展出以来,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那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诸城参观考察,那么多恐龙专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纷纷慕名来诸城看恐龙,这是国内其他出土恐龙的地方无可比拟的,也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诸城恐龙化石的影响力。巨大诸城龙是赵老师命名的,是因为它是在诸城出土的,是世界上同类属的鸭嘴龙科目中体积最大的,对这一点无可争议。”说这番话的是李敦景副研究员。他是1988年参与龙骨涧发掘,同时也是1997年成立的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李敦景言中的赵老师就是1988年发掘龙骨涧的领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也是我国著名恐龙研究专家——赵喜进。
  赵喜进教授在国内有着“恐龙王”的尊称。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已故世界著名恐龙专家、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的拓荒者与开创人杨钟健的弟子,还缘于他五十年与恐龙的不解之缘。赵教授是1954年由国家派往莫斯科大学学习地质、古生物专业,是新中国国较早的一代地质工作者。1960年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门从事恐龙的研究。半个世纪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累积了老人在这个领域,说话的份量和的影响力。
  为了解开中国恐龙种种悬而未解之谜,发掘、整理和保护好千万年前生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这些恐龙遗骸,还原恐龙王朝的真貌,2007年12月,已届古稀的赵喜进教授再次来到诸城,再次踏上龙骨涧,还是为那远古的呼唤、念念中的化石!
  诸城档案馆八十二全宗41卷内,赵喜进教授于1988年5月13日亲笔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诸城的恐龙化石所以引人入胜,是与它的特殊位置分不开的。诸城中生代盆地介于其东北的莱阳盆地和西北的蒙阴盆地之间,彼此有明显异同。通过诸城化石研究及与其它有关化石对比,就可以基本上搞清楚整个山东省的中生代地层的确切地质时代和当时的古地理、古地貌、古环境、古气候,为研究我国的东部地球史在有关地区找油找矿提供有价值的化石旁证。另外,诸城的恐龙化石(如:巨型山东龙)有其独到之处,是研究古动物地理分布不可多得的地区,当然也为研究整个生物演化史,并与其他有关地区化石对比,特别是进行亚太地区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化石资料。
  这可说是权威的评论,也是诸城恐龙化石的地位!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