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故里”在诸城的传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舜帝故里”在诸城的传说

  日前,中国大舜文化节在诸城市举行。圣帝明君大舜,旧籍中众说纷纭,或是有种种神异的神话人物,或是有生活情节的传说人物,或是列入官定史籍的真实人物。近代以来,有的学者因其神话传说很多而怀疑其真实性,但随着人类社会学的探讨,考古发掘的旁证,古文字的诠释,肯定大舜存在的史学家渐渐多了起来。
  “舜帝故里”应在诸城
  现在,“舜帝是哪里人”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东夷之人”、“冀州之人”是两大代表性说法。《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云:“舜,冀州人。”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类为求生存,必须不断迁徙。这也成为有关舜帝的遗迹传说在众多地区出现的原因所在。不过,对舜的研究,需要区别其出生地、安葬地、迁徙地、巡视地、祭祀地。而舜帝生于(故里)诸城,是见诸最早的典载和当今权威史家的共识。
  据了解,诸冯地处潍河岸边,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尤其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堆积层厚,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这些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时间,与舜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基本相符,许多考古学家认为,潍河流域的这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古文化遗存,很可能就是舜之时代的遗物。
  着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考证认为,舜生于诸冯。“诸冯”,源自邾风二族的合名,春秋鲁国设诸邑即由诸冯而名,西汉在原诸邑设诸县,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取汉故诸县城为名”改东武为诸城(《太平寰宇记》),从邾风到诸冯,从“诸冯”到“诸邑”到“诸县”到“诸城”,历经数千年。
  当代考古学者王树明指出:“古史传说中的太昊氏、少昊氏,分别代表古代东夷部族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而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是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物质文化上的反映。……诸冯传说在山东诸城、莒县一带。郭沫若认为,传说中的舜即商的远祖帝喾;童书业考证,帝喾即太昊。可知舜即古史传说的太昊氏。由此,‘风姓’始祖的发迹之地,应在诸城、莒县一带。”因此,“舜生于诸冯”之说是成立的。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密州(今诸城)知州时,曾登常山广丽亭作诗一首,诗中有“西望穆陵关,东望琅琊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尘埃;相将呼虞舜,遂欲归蓬莱。” 可以看出,北宋以前,有关舜的传说已广为流传。
  “尧天舜日”传说的由来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天子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相传,舜出生后目中有两个瞳仁,故又名重华。母亲早亡,父亲瞽叟又娶了个妻子,并且生了个弟弟,名叫象。父亲瞽叟心地险恶,继母愚悍奸诈,弟弟骄纵不法。为了让象继承家产,三人竟串通起来,要谋杀舜。可是舜仍然很恭顺,不失为子之道,待弟弟亲爱友善。
  在20岁时,舜就孝闻天下;30岁时,帝尧询问可以重用的人,四方首领全都推荐虞舜。尧采纳了首领们的意见,于是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观察他怎样治家;让九个儿子与舜相处,观察他怎样待人接物。在舜的教化下,二女甚有妇道,尧的九个儿子更加淳朴厚道,尧十分满意。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尧召舜去做了第一辅佐大臣。有一次回老家诸冯时,舜看到有个大汉站在太阳底下挨晒,眼看要倒下的样子,就说:“你赶快找个地方凉快一下吧!”那大汉说:“我是坐牢受罚呀。”原来,尧在几年前下过一道命令,对犯了法的人,如离邑太远、押送不便时,路上可画地为牢。
  舜果然看到大汉脚下画了个大圈,不过见此人一脸憨厚,心中不由起了疑心,便问:“你到底犯了啥罪?”大汉名叫豹子,父亲被共工氏抓去治水,染病死在了南方,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前不久,豹子又被鳏征去治水,正赶上母亲生病在榻,就在夜里逃回家照顾母亲。
  舜听了豹子所犯罪过,叹了口气说:“原来你是个孝子。”然后,舜手书:“豹子,孝子,为母病治水逃离,为彰忠孝,逃罪可抵,废其劳役、稻、粮、藜、稷。”豹子虽然不识字,但后来却知道是舜解救了他。
  为了感恩,豹子凭着那天的记忆,先用红笔在白缎子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代表太阳,又想起解救他的人目生双瞳,就在下面画了一个双目重瞳的人头,又想到是尧做皇帝时发生的事,但尧字不会写,他便找了个尧字描下来,然后剪下来贴在太阳一旁,以此作为日期。
  从此,母子俩每天向那白缎上画的太阳和目生双瞳的人头供水供饭做祈祷。这事传了出去,有人进屋偷偷看了那牌位,认作了“尧天舜日”,原因是尧字在最上边,在太阳顶上为天,舜在太阳底下为日(即日子),越传知道的人越多,从此,便有了尧天舜日之说了。
  诸冯一带,现在还能听到许多舜帝的美丽传说,像《史记》的“让畔”、“让居”、“涂廪”、“穿井”等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故事往往和各地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相互结合,形成了传说遗存地。过去,诸冯村内有舜井、舜庙、历山、雷泽,这些恰与“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墨子》)相吻合。
  韩复榘重修舜庙揭秘
  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充分表现了舜是如何获得人民信任、爱戴的。数千年来,诸城一直延续着公祭舜帝的活动,以此来传承和纪念大舜的伟大功绩。
  相传,祭舜活动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三次东巡琅琊台,每次都要去诸冯村祭拜舜帝。前两次祭舜时没有正式的场所,第三次来祭拜时,令工匠在历山脚下盖起三间坐北朝南的草屋,塑了一尊舜帝像。因舜生于古历的6月11日,便下令这天为祭舜日。这是诸冯村传下来祭舜的最早传说。
  此后,舜庙多次修缮,祭舜活动时有开展。据2006年在诸冯村挖掘出的一块残碑记载:明朝中叶,诸城北乡徐家河岔村(今属昌城镇)等十几个村庄,选出近300家出资者修缮舜庙,并代表诸城北乡百姓,抬着整猪、整羊、鱼、鸡、鸭、面食、水果等祭品,到舜庙举行祭舜大典。
  1937年,刚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在省内要员会上发誓说,在就任期间,他一定要使山东大变样,要让山东“尧天舜日”再现,使之成为富饶之邦,为此,他命令手下从书本上摘抄大舜功绩,一条条归结成文,印发到各级各阶层人员手中,要他们背颂、引用、宣扬。
  后来,韩复榘打听到舜出生于诸城乡下诸冯村,便要去大舜故里察看一下。他名义上学舜德不惊扰百姓,每到一个县城,便派心腹之人去通知地方官,说本次去祭奠圣君舜庙,不得外传,不得外出接送。不过,韩复榘此行,好似一路上散发了传单,成了不公开的公开秘密,就是让人知道他学舜治国为民的决心和行动。
  到了诸冯乡下,韩复榘进了那时规模不大的舜庙之后,以大礼拜祭了舜像,接着在舜庙对所有人员发话说,上古贤圣帝王虞舜,是为官者的楷模和偶像,凡为官者必当效仿。为了弘扬舜德,他要想方设法投资重修这座庙宇,以表他敬贤效贤之心,望百姓及各阶层支持。
  回到省府,韩复榘便发布了一道命令,凡诸城临近的七县地盘上,都要捐款捐物发往诸城作重修舜庙之用,又专安排他那心腹师爷查收。只用了一月工夫,就收到了十几万大洋,足够修三座大舜庙用。可惜韩复榘雷声大雨点小,只拿出了一千多块大洋派人赶紧开工,从此没了下文。
  此后,那个县官把留下的一千块大洋,对舜庙简单地作了修葺,却留下了韩复榘在民国二十六年,重修大舜庙的一笔史载。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