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的四大奇闻
世纪沧桑,风雨剥蚀。清末开埠以来,潍县的门户开放,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潍县经济进入鼎盛阶段而蜚声国内外。“七七事变”后,潍县经济遭受到了日寇铁蹄蹂躏。然而,岁月的跌宕起伏,造就了无数奇事逸闻。为了使年轻朋友全面了解家乡的历史沧桑,现仅选择了老潍县流传较广的四大奇闻及其相关的几张旧照片介绍给大家。虽非正史,但对研究本土文化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故弄玄虚中途刀斩绑匪首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潍县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却掀起了一股绑票恶风。其中来自南部山区的绑匪团伙最猖狂,频频打家劫舍。一时将潍县搞得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当时的恶性案件屡屡发生。南关福增油坊的掌柜陈铭彝被绑架,在花费1.5万银元赎出后,企业破产;南关米家羊肉店的长子米双新被绑架并撕票;东关同和诚银号的掌柜、着名投资家张舆忱的长子张培松被绑票,索要“一牛大车现大洋”作为赎人的天价。幸好在滕虎忱先生的帮助之下,凑齐赎金,把人要了回来。绑匪如此肆无忌惮,引起了商界的强烈不满,纷纷上书政府,要求严惩绑匪。
潍县政要会同韩复榘驻军74师师长李汉章紧急协商剿匪事宜;立即进行了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摸清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南部山区的匪首将亲自到潍县绑票。李汉章大为高兴,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做了周密的安排。结果,一举生擒匪首。这帮土匪的势力很大,立即调动一切关节,软硬兼施,向驻军师长李汉章施压,力图“保住人命”。当时潍县的军政要员在民众强大的压力下,不敢枉法,报请韩复榘批复,判处匪首死罪,立即斩首。四城门张贴了布告,刑场设在白浪河保安桥以南的沙滩里,行刑那天上午,县府(见右图)通往刑场的大马路及其主要的街道路口全部进行了戒严,刑场派重兵守卫,东关城墙上架上了机枪。潍县城内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午时已近,周围看热闹的人夹杂着可疑的“商客”,把刑场围得严严实实,大家翘首以待。忽然有人说:“人早就杀了,人头挂在城门上了!”顿时人声喧哗,人流开始向北跑去……
其实,这全是李汉章安排的计谋。他在前几日,就接到了情报,说土匪在金钱收买不成时,就要武装劫法场。据报,近日已有几十名不明身份的“客商”进驻在潍县周边的旅栈内“待命”。李汉章为了安全行事,故弄玄虚,布置了一个十分逼真的“假法场”,骗过了土匪。把行刑的地址临时改在了城里的大十字口,并将行刑时间提前,不到11点,就把人头砍下,尸体用苇席卷起拉到了郊外,人头立即挂在了东门的城头。据几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回忆说:“那天中午放学路过大十字口时,见到那摊血已用炉渣土覆盖,血迹清晰可见。路边丢弃着一个帽头子(即黑毡帽)。”
强占民女“双飞燕”智逃魔窟
军阀韩复榘独霸山东时,曾派属下81师驻防过潍县城。师长姓展,这展某本是一个好色之徒,虽有妻有妾,但仍不满足,平日寻花问柳,专在女人身上下功夫。
有一年,潍县南沙滩中来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马戏团。表演马术的演员,全是些漂亮的少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人称双飞燕的孪生姐妹―――大妞和二妞。她俩年方十八,生得如花似玉,特别是精湛的马上功夫,更使观众叹为观止。
一日,正逢潍县大集。城乡的人们多数喜欢看杂耍,把马戏团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开始时,锣鼓敲过三通,场上表演的是美女飞刀。这是个传统的惊险节目,靶子上画几个圆圈,一个光头的丑角立于靶前,对面不远处闪出一妙龄女郎,手中握有数把明晃晃的尖刀,尖刀上系着红绸。在锣鼓声中,女郎向靶子掷飞刀,分别从丑角的头边而过,吓得丑角张牙舞爪,引得观众大笑。
正在这人声鼎沸的时候,忽然场外有六匹军马飞奔而来。马在场边停下后,六人陆续下马。戴眼镜的便是那姓展的师长,跟在后面的是副官和四个护兵。
展师长听见场内如此热闹,便令护兵喝开人群,要进场看个究竟。马戏团老板听见师长光临,忙叫停住了锣鼓,走到师长面前鞠躬弯腰,面带笑容地说:“不知师长驾到,有失远迎,您老有何吩咐?”那师长摘下眼镜,一双贼眼向场内环视一周,立时被那漂亮的女郎吸引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指着那俩女孩说:“叫她俩表演个节目给我看!”团主不敢怠慢,忙对那两位女郎说:“大妞、二妞,快上马演一场双飞燕给师长看!”两位女郎含笑对视了一眼,各自牵过一匹高头大马,手握马鞭,轻盈地跨上马鞍,让马小跑起来。团主亲自擂鼓,在锣鼓声中,两匹烈马围场转了几圈。随着锣鼓声越来越急,那马越跑越快,只见两位女郎用马鞭猛抽一下,马儿立时飞奔起来。前面的女郎将马鞭丢掉,双手扶着马背倒立起来,后面的女郎也甩掉马鞭,来了个镫里藏身,这时全场又响起了一片掌声,而那展师长的三魂六魄,随着马蹄声滴溜溜地围着场子直转起来。
不多时,锣鼓声渐渐慢下来,这是第一个回合,马戏团称作遛马腿。稍事休息后,锣鼓声又如急风骤雨般响了起来,更精彩的表演开始了!两匹马紧靠着飞奔起来。二妞一飞身跃在了姐姐的马背上,那匹空马却自动地跑向了后场。这时,大妞双臂伸展,二妞双手扶住姐姐的双肩,一个旱地拔葱倒立起来,姐姐马上又来了一个夜叉探海的平衡动作,单腿立于马上,右腿平伸;二妞也随着将双腿慢慢分开恰似一对飞燕在蓝天比翼飞翔,这便是马上绝技双飞燕。满场的观众为这精彩的演出倾倒,鼓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这时的展师长竟如醉如痴,呆若木鸡,他的魂儿早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锣鼓声暂时停了下来,两位女郎也从马背上跃下。她们面如桃花分外娇艳,那汗水也如春雨落海棠,清香引蜂狂。这时的展师长才如梦初醒,哈哈大笑起来,他令副官把一大叠钞票赏给团主,团主忙鞠躬谢赏,说:“师长大人还有何吩咐?”这展师长用手指着大妞、二妞说:“把这对美妞给我送到师部去,今晚我要办堂会!”说罢就上马扬长而去。
团主哪敢违背,下午只好将大妞、二妞送到师部去。结果展师长用了一千块大洋就把人买下了。展师长强迫二人作了他的姨太太,无助的姐妹俩只好整日以泪洗面。
两个卖艺的女子,现被囚于深宅大院之中,如同坐牢一般。姐妹二人互相商议后,故意不吃饭,装作生病。展师长问她们为何不思饮食的原因,她们说“一日不跑马饮食难下咽。”师长一听就笑了,忙说:“那好办,明天就让你们在大街上跑马好了!”
第二天,果然姐妹俩人在城内东门大街上跑起马来(作者陈天真曾亲眼目睹过)。路人见此情景,纷纷向大街两旁躲避,心中痛恨国军横行霸道,但又敢怒不敢言。
后来姐妹俩人又借口在大街上跑马会引人唾骂,进一步要求去城外跑马,那展某只好依顺。城外跑马时间长了,展某渐渐放松了对他俩的管束,认为二人是不会逃跑的。有一次展某故意试探他们说:“双飞燕啊双飞燕,你们还想飞回家去吗?”姐妹二人何等机灵,笑着说:“跟师长享一辈子福,谁还会飞走呢?”
事情恰恰相反。半月后的一天,二人故意献媚,在姐妹俩的娇劝下,把展师长灌醉,乘其不省人事时,姐妹俩人急忙换上衣服,带上细软,把展某的手枪也藏在腰中,骑上两匹快马,向潍北大路飞奔。沿途士兵见师长的姨太太又跑马解闷,并无一人敢阻拦。姐妹两人快马加鞭,一直跑到海滩边,在一家农民家中藏了下来。展师长落了个“人财两空”,一时传为话柄。几年后,抗日战争爆发,韩复榘的队伍不战而逃,双飞燕也得以回老家见到了爹娘。后来传说,双飞燕参加抗日游击队当了女队长,成为一对传奇式的女英雄。
藏龙卧虎老拳师教训“大力丸”
1930年,潍县南沙滩来了一位善于摔跤的大力士。名佟顺禄,北京人,年方22岁,身体壮健,又会硬功。慕名潍县经济发达,携弟来潍落户南沙滩。因为他以出售大力丸为生,所以人送外号“大力丸”(左图为他在南沙滩的住处耍大车轮,最底下的那位就是佟顺禄)。
大力丸在南沙滩中练武卖药,已经二、三年了。他每次出场都是光着膀子,露出醒目的青龙文身。大力丸能表演油锤贯顶、手指钻砖、手掌碎石、耍大车轮、鼓铁链等。开始,由于他说话谦虚,表演精彩,曾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但天长日久,言谈话语之间就有些不检点了,以为潍县没有一个会武功的。他经常声称:“谁敢和我姓佟的较量较量?”许多观众因不愿和卖艺人怄气,往往一散了之。
有一次,又逢潍县大集,大力丸练了一回大车轮,又卖起药来,但很少有人买。大力丸又练了一回砸石头后,还是无人问津,他就有点火了,于是向观众嘲讽说:“听说潍县是藏龙卧虎之地,但我来此好几年了,却没见到一个会武功的。本人不是狂妄,今天在大众之下,谁能打我一拳或踢我一脚,我姓佟的甘愿跪下拜师傅,不知哪位敢来试试?”
话音未落,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看年纪约有六十多岁,虽已白发苍苍,但双目炯炯有神。只见老者在场中一站,对大力丸说:“年轻的朋友,武林中讲的是练武健身,切忌斗殴逞强。有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切不可欺天凌人,自不量力啊!”大力丸一看,面前的老头个子不高,面部瘦削,根本没瞧在眼里。他哈哈大笑说:“老头儿,你身不满五尺,我一只手也能像抓小鸡一样把你提起来。”老者一听,冷笑一声说:“姓佟的,我本不想出头露面,但你不听良言相劝,欺人太甚,今天只好教训你一番了!”围观的人一听,立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力丸一听,火冒三丈,大吼一声说:“不怕死的来吧!今天在大众面前,我要表演一下大摔活人。咱讲明白,摔伤了鄙人概不负责。”说罢拉开架势就要抓那老者。这老人不慌不忙,两腿一蹲,双掌运气,先来了一个走场。老者健步如飞,围着场子走了一圈。只见他浑身运足气,双掌挥动,呼呼生风。大力丸自恃力大,在后面紧追不放。但老者闪、转、腾、挪,使大力丸老抓不着。这时,满场的观众齐声喝彩,鼓掌助威,大力丸这回可真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老头竟像猿猴一样灵捷,弄得他狼狈不堪。他鼓了鼓劲,大吼一声“啊!”,猛地向老者扑去。这时老者猛一回头,身子往右一闪,说时迟,那时快,左腿已插在大力丸的身后,使出了一手“力排华山”的招数,只听“啪”的一声,真乃“四两拨千斤”,双掌已将大力丸击出一丈多远。
大力丸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双手捂着前胸,半天才从地上爬起来。但他很懂江湖规矩,跪在老者面前,叩了一个头,说:“老师傅在上,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今天多有冒犯,望师傅手下留情!”
从此,大力丸就卷起铺盖,到济南大观园另辟蹊径去了。在潍县因年轻气盛而“栽跟头”的佟武师,来到济南后痛改前非,与在潍县判若两人。他严以律己,崇尚武德,广交朋友,对济南的摔跤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代表山东省获得过1934年华北摔跤冠军、1935年全国摔跤第三名的好成绩。解放后,佟顺禄先生故地重游,来到潍坊进行过怀旧,对人讲话也谦虚多了,人们很客气也很尊敬地接纳了他。佟武师1957年在济南病逝,享年49岁。
谈起此事,大家至今还津津乐道。但老拳师到底何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知该老人是潍县八卦掌的传人。
“王大刀”进城笑话广流传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潍县城。那时东门是个主要的进出口,有鬼子在围墙里站岗,外面有几个男女伪警盘查进出的行人。为了防止抗日游击队队员带枪进城,除检查行人的“良民证”外,还要在腰间摸索一番。
城里有一个瓦匠因使用的瓦刀特别长,所以外号人称王大刀。有一天黄昏,王大刀下工进城,他买了几个火烧和一棵大白菜提着,因双手占着,便将瓦刀插在了腰后。伪警虽然盘查行人,但对游击队的侦察员确实十分惧怕,如果真的摸着身上带枪,他们也是“哄兔子瞒鳖”地让他们进城,万万不敢得罪。不然,游击队员不定什么时候会叫他们脑袋开花。当王大刀走到伪警跟前时,新上岗的“黑狗子”并不认识他,照例往腰后摸去。当伪警摸到硬邦邦的瓦刀时,误认为是匣子枪,不觉大吃一惊,忙含笑低声问:“今天来了几位?”王大刀毫不含糊地说:“就我自己!”这时站岗的鬼子见状立生疑惑,大声喊:“他的,什么干活?”伪警急中生智,说:“他的,我姐夫的干活!”鬼子不懂什么是姐夫,又要问,伪警打着手势连忙说:“我姐姐,她‘心娇,心娇’的!”鬼子好像明白了什么,把手一挥说:“好的,开路,开路的!”就这样,王大刀顺利地进了城。但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哪来的这门亲戚?这小舅子我怎么不认识他?”
第二天,王大刀和几个下了工的瓦匠结伴进城。到了城门口,那伪警见“姐夫”又来了,连忙说:“请进!请进!”鬼子兵瞪着眼看着这些人进城,有些疑惑,可能心里在琢磨:“他的姐夫大大的有?”
王大刀进城的笑话至今还在民间流传。(陈天真 于家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