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大集的剃头挑子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沙滩大集的剃头挑子
  陈正宽
  清朝规定,成年男子,得留辫子。即脑袋前半,剃光;后半,束发留辫子。明代遗民,本留全发,清庭为制伏汉人,楞派剃头挑子下乡,强迫剃头: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剃头挑子前挑上,有根小旗杆,挂着“不剃就砍”的圣旨。当年剃头匠,因此阔起来,封这剃头匠官叫“待诏”,所以潍县方言叫剃头匠为“代周”。时下是看不到“剃头挑子”这老古董了,我见过。剃头挑子,分前后两挑。前挑是炉灶,烧水洗头,上有盆,顶有杆,挂圣旨;后挑是坐杌,下有抽头,盛剃头工具。老潍沙滩大集上,有个剃头市,凡剃头的都在那里扎堆。
  上沙滩大集剃头,价格便宜。乡亲们进城赶集,顺便剃剃头,图个省钱。秋冬时节,温阳高照,上剃头市一游,别具风味。剃头的来了,剃头匠先陪笑。在前挑盆里兑热水,热发使软。在脑瓜上,刷一层厚厚的肥皂沫。客坐下,披上白围裙。剃头匠,不慌不忙,取出贼亮贼亮的剃头刀。在革带上,吃楞吃楞磨一阵子。就剃头了。吃楞楞,吃楞楞,一刀一刀地刮。眨眼间,一个大光头,又白又亮,剃出来。剃头匠在“挥着刀”,娃娃们围着看。也不是没有捣蛋的,立在远处念儿歌,恶作剧:“剃头匠,技术高,剃头不用剃头刀,一根一根地往下薅(念号),薅的满头净些泡!”但剃头匠,人有大量,不和娃娃一般见识,一笑就拉倒。
  坐杌上有椅背的,剃了头,还可刮脸。剃头人躺着,眯缝着眼儿。剃头匠,则拿了刀子,在起伏不定的面部高原,沙来沙去(刮得心里痒痒锯录的)。考察剃头匠技术高明与否,有两样活儿;一是打眼,就是把眼皮翻起,用剃头刀,在眼睑内轻轻地荡,很解痒痒。二是取耳,即挖耳朵。剃头人把头歪一边,剃头匠用耳剜子抠耳笋。那舒服,也是形容词不足以状其妙的。中国现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有幅《挖耳朵》的漫画,把剃头人被抠耳朵的舒惬,全然表现出来,说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并非夸张之词。
  老潍县沙滩大集的剃头市,曾给人们留下了风俗画的记忆。虽然现今要找这么一个剃头挑子,十分困难了。只是,剃头挑子,留在潍县方言里的哲理,不曾消杳。如比方人,不好欺负,就说,请不要认为我这个“头”好“剃”吧。古代俗语,也有这样说的: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是说,凡是害人者,至终,也难免被人害。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蒺藜得刺。老观念说,剃头匠在三百六十行中,属下九流,被人瞧不起。活着糊口不易,死了竟无葬身之地。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由潍县一些老剃头匠倡议,同业出资,在潍县城北、小红庙村东崖,买了一亩七厘五毫七忽墓地,作为潍县剃头匠公立义田,即理发人公墓,并立碑《公立义田碑记》,写下老潍县剃头匠的一曲公义之歌。
  (《昨非斋散文》,2010年10月2日作,2013年7月24日发,昨非斋记)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