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密人
高密那地了不得,那是“我奶奶”的家乡,《红高粱》的摇篮,东北乡里又高又密的高粱地里发生的凄美故事,征服了整个世界,她的激情演绎不仅仅是为国产影片捧回了一个划时代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以粗犷的画面、壮烈的场面、细腻的技法在呐喊——人性需要张扬。
“艺”术人生。高密人的艺术集中体现在画、剪、塑、唱四个字上,先看画,明代相传的顺口溜——“村村开店迎贵客,户户作坊日夜忙; 汉子挑灯挥彩笔,老婆接客拦路旁”。说的却不是贩鱼补锅,而是家家在创作扑灰年画,多么壮观的场面呀,不但村村,而且户户,不但汉子,老婆也下了手,不但艺术创作之风日盛,而且形成了产业,从日益注重文化产业的今天看来,高密人老早就走在了文化市场的前沿,如今的“韩流”是否源于高密抑或受其启发,笔者还没考证,笑谈,笑谈。再瞧瞧这个剪,高密的剪纸也有五六百年的渊源,既玲珑剔透又纯朴浑厚,“粗中有细的金石味”别具风采,并且世代为之,乐此不疲,难得,难得。三看塑,“聂家庄泥塑”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栩栩如生,驰名中外,可敬,可敬。四听唱,茂腔风靡一时,至今还鼓动青岛、潍坊各地,传唱乡里,成为正宗,可羡,可羡。请大家注意的是,高密人的艺术,并不像时下号称什么大家的人物,披上艺术的马夹,就让人认不出来了,高密人的艺术根植广袤的大地,挥洒人性的光芒,至情、至真、至诚,因此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是大有作为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当之无愧。难怪行走在高密的大街小巷,三步一个巩俐,五步一个章子怡,原来是艺术熏陶出来的呀。
“敢”为人先。高密古称夷维,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赫赫有名的晏婴任齐国正卿,连辅三朝,执政50多年,为齐国的兴旺发达做出了卓越贡献,彪炳史册,光耀万里。郑玄,经学研究史空前绝后的巨擎,在我国学术史形成了“郑学”,还有清代那位大学士刘墉,附于满清羽翼之下,居然胆敢与乾隆宠臣和绅频频斗智,且屡占上风,笔者当时颇为不解,如今琢磨再三,豁然开朗,此地原为齐地,传承的是齐国开放的海洋文化,又受儒家文化影响,首先高密人是明事理的人,天大不过一个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看透以后就对满清不满,借着刘墉说事儿,民间一些明白人就在茶余饭后编起故事来,章回小说《刘公案》、打鼓书《满汉斗》、相声《刘墉斗和绅》等都在乡间酝酿成功,然后传遍四方,直接为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提供了蓝本,如果有人按照那些故事情节教着刘墉那样做,不是祸害人吗?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反映了一种民间情绪。上世纪初,孙文组织阻路抗德斗争,轰动中外;辛亥革命期间,刘冠三积极响应,成为国会议员;抗日战争期间,孙家口伏击战震动胶东半岛。。。。。。所以高密的帅哥既有艺术气质,又特别有血性,虽然表面温文尔雅,内心却热情如火,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如今,高密人融合齐鲁遗风,在市场大潮中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搏击风浪,敢于创立大事业,高密人真是好样的。
“活”跃乡里。诸城称“龙城”,高密则以凤凰为精神诉求,凤凰原为远古东莱部落图腾,集鸡冠、鹰目、鸡身、鹰翅、雉尾及孔雀翎、鸳鸯羽等于一身,系百鸟风采的综合与升华,是神鸟,为百鸟之王,这充分表现了高密人的雄伟抱负和文化传承。激发出的齐文化情结又为他们高度开放提供了舆论基础,交通上东接青岛,西通济南,信息来得特别快,青岛有一种新思潮,不出两天,就会传遍高密乡里。高密人有一种青岛情结,老太太买个鸡蛋都喜欢到青岛。高密与青岛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人文相近、经济相通。其实,目前青岛61%的市域面积都是改革开放后才划给青岛的,青岛早期港口是包括高密在内的潍坊人民肩挑人抬建成的,在他们看来,如果把青岛比作龙头,高密就是龙身;如果把青岛比作山东的“上海”,高密就是山东的“昆山”,以至形成备受关注的“高密现象”。笔者查阅、分析了近年的统计数字,2006年高密的GDP比2004年骤增54.97%,这是一种什么速度?纯粹就是“高密速度”么!
晏婴齐相,和谐发展人思齐;莫言高密,海纳百川岂不高?苍天呵,大地呵,五年内不让高密进入百强县实在有些不公呵。
文/郭素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