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拜月念月赏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民风民俗】
  潍县:拜月·念月·赏月
  □ 刘殿玉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早些年间的潍县,民间一直有着一个久远而独特的传统民俗——在拜月时,家家户户都要“念月”。之后赏月时,大人小孩又都争抢丝箩遥看月亮。
  “念月”其实就是一支儿童歌谣,内容主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念叨月神赐福人间,让百姓人家人畜兴旺、丰衣足食。过去的潍县人拜月,主要供品是一种叫做“月儿”的自制面食,这种特有的拜月食品,以及拜月时小儿遍唱“念月”歌谣的鲜见民俗,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可见的记载有清代潍县进士梁文灿的潍阳鼓子词《蝶恋花·中秋》:“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打转,灯烬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另潍县文人郭麟也有《潍县竹枝词》对中秋夜的描述:“中秋难得是晴天,金粟香飘几处传。待到一轮月东上,小儿齐唱月光圆……”
  梁文灿词中的“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说的就是当年潍县人叫做“月儿”的食品,这种食品延续至今,现许多超市亦奉为美食。在过去的潍县,每年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蒸“月儿”。它的做法是:先在面里加老面引子,和好面后等引子发酵,面开后撕成一个个小面团再反复地揉,面揉好后再压成一个个满月形厚圆饼。“月儿”一般由三层圆饼组成,下面两层圆饼间密布红枣,上面一层则做上镂刻的莲花瓣儿,花瓣做好再用做月饼的青红丝点缀上花蕊,之后在空处再压上一些小枣,至此一个生面“月儿”就算完成。除莲花外,也有的人家在上面一层做桃子、石榴等各种花果样式,还有的专为小孩子做上月亮和小兔子。“月儿”全部做完后,就单等它再“醒”开了,试压一下有了适当弹性便立即上锅蒸。试压面“醒”的弹性程度完全是个经验活儿,面“醒”小了不行,蒸出的“月儿”会干瘪不丰满;面“醒”大了更不行,蒸出的“月儿”则会发酸不好吃。做“月儿”是个精细的巧手活儿,它完全出自女人灵巧的手工,心裁和手工的巧拙,做出的“月儿”也大相径庭:有的粗糙、毫无别致,有的则形、色、味美妙绝伦,让人见之即馋涎欲滴。
  “月儿”蒸好后,待到中秋之夜圆月东升,潍县人便家家户户开始祭拜月神:天井的中央设一供桌,供桌中央放一特大的“月儿”,周围再放上一些小“月儿”,外围摆上月饼、水果和肉类等祭品,然后焚香,把香一根根插在中间的大“月儿”上,随之便望月拜祭。在大人拜月的同时,家中的小孩子便人手一个小“月儿”,开始对月齐唱“念月”歌谣,或者走出家门,上街结伴一同欢跳,手拿“月儿”边舞边唱:“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来年又是好年景了;念粑谷(苞米饼子)糇儿了,盖瓦屋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驴一大天井了……”这充满天真童趣的“念月”歌谣,不仅满怀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使中秋佳节处处飘荡着喜庆欢乐的无穷韵味。小孩子唱,大人有时也跟随着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欢欣愉悦之情荡漾条条街衢。
  除上述外,潍县人的赏月玩月亦别有情趣。当中秋夜圆月当空,人们饭后分食月饼(有的将月饼切成小块,每人一块)之余,许多人家都会拿出丝箩,大人小孩便争抢丝箩对着天空遥看月亮。一说是透过丝箩看月亮,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上的月宫和捣药的玉兔,以及玉兔身旁的桂树。还有一说是看到上述情景者,倘再能看到玉兔蹦跳,则会子孙代代福禄兴旺人长寿。这种洋溢着浓郁地域色彩的拜月、念月和赏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潍县民间欢度中秋佳节的人文情怀。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