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菜的历史作者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潍县菜的历史

  清末民初,潍县大十字口、南北坝崖,食肆鳞次栉比,有蚨盛馆、福成馆、泰丰楼、如意村、潍中饭店及东关的庆德楼、聚丰楼……名噪一时。如今,满大街的川菜、西餐,潍县菜已难觅昔日风采。日前,记者来到“长松老店”、花翎饮食,在这里找到了正宗的潍县菜。听掌勺人讲述潍县菜的渊源,仿佛一桌饕餮盛宴摆在了记者面前。
  “长松老店”经理胡长松自幼习厨,其父曾在“陈家大店”掌勺,他自己又跟“庆丰楼”的老厨相熟,前后辗转多个酒店,悉得潍县菜真传。1994年,他开了这家“长松老店”。胡长松说,潍县菜最早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商业对潍县菜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论五都兼百货,潍州自然甲青齐”,历史上的潍县曾是商贸重镇,客商、文人云集,他们将吃饭作为享受,佳肴美馔,低吟浅唱,慢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潍县菜。
  潍县菜名声远播,是与历代潍县人在京城及各地做官分不开的。传说陈官俊、张兆栋等人做官时,将潍县菜引入宫廷,其中的“四大凉菜”——拌辣皮、芥末鸡、炝芹菜、麻汁杂拌,享誉京城。其实,凉菜一直是潍县菜中最负盛名的部分。上世纪,国家某部委曾在烟台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北京、济南等地的代表途中在潍坊吃午饭,本地厨师按照“四四到底”的路子,分别制作了肉味、鸡味、海味、全素共计16个凉菜,赢得满堂喝彩。曾有专业人士对潍坊商品化的凉菜、荤素菜凉吃做过统计,品种高达107个,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凉菜王国”。潍县菜与以海鲜为主的胶东菜、内陆的济南菜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组成了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香飘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传统的潍县菜讲究“四四到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红四喜,四凉菜、四热菜、四锅烧、四饭菜。
  四凉菜:每盘一菜,初为芥末鸡、甜酱肉、五香肉、焖藕等,后来又增加了蒸鸡、酥锅、拆骨肉、松花蛋等。
  四热菜:讲究“参打头,鱼作尾”,即以烧海参为先、随后是烩鱼肚、芙蓉干贝、炒腰花,最后为红烧鱼。
  四锅烧:炸里脊、炸春卷、炸丸子、炸大虾等。
  四饭菜:四喜丸子、大杂烩、苜蓿肉、炒韭菜等。
  潍县菜讲究调味纯正,潍县人大多不喜油腻而好清淡,口味偏咸、鲜,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成品味浓质烂。
  上世纪30年代以后,潍县厨师开始分赴济南、北京、天津等地学习酒店烹调、管理经验,同时外地人也来潍县开饭店。由此,潍县的饭菜质量不但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组菜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凉菜改用九盘,独盘改为拼盘;热菜改为大件,分别为六大件、八大件、十大件;汤类中,增加了高档次的燕窝汤、鲍鱼汤、银耳汤、清汤海参等。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