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鄌郚元素:马驹岭、高崖水库、九曲河、金山、干渠、金山西瓜、乐器、鄌郚酱菜、鄌郚火烧、吉他、昌乐三中、雨落山、罗成、一线天、鄌郚电影、花沟崖泉子、炸药厂、水泊、银子沟、北村、三官庙、鄌郚医院、鄌郚水泥、青上铜矿、河西、鄌郚西瓜

【鄌郚名片】

● 山东省省级中心镇
●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
● 山东省环境优美镇
● 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 潍坊市文明镇
● 潍坊市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镇
● 潍坊市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 中国无籽西瓜之乡
● 中国乐器产业基地镇
● 平安潍坊建设先进镇
● 潍坊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 中国电声乐器产业镇
● 中国电声乐器生产基地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西南部,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耕地14.6万亩,辖153个行政村,10.5万人,是省政府确立的"中心镇"。潍坊市母亲河白浪河发源于西部的打鼓山,境内车罗顶为全县海拔最高点,高崖水库为国家大二型水库。鄌郚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底蕴丰厚、物产丰富、商贸繁荣。鄌郚镇距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仅20多公里,距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及青岛港仅1个多小时的里程,大沂路、潍九路等省市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通讯十分便利。
  2007年高崖镇、白塔镇并入鄌郚镇合并为鄌郚镇.

 

【鄌郚文学】刘天鹏,男,笔名,雨落山人。 鄌郚镇泊庄人,知名作家、中国商界·齐风杂志主编。山东昌乐人,现居深圳。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结集出版作品,现已出版《浮生》《浮雕》《古槐泪》《昨夜风》 《雨落山》《云罗山庄》及命运三部曲《风.雨.雪》等长篇小说。其中《雨落山》即将搬上银幕。还有散文集、纪实文学7部,结集作品集1部,约500万字。博客:雨落山人
【 鄌郚文学】吴汉宾,鄌郚镇孔家庄人,笔名北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顺遗恨》《夏日拯救》《上帝无言》等,长篇纪实文学《记忆浩然》等,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和出版机构发表、出版诗歌、散文、戏剧、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文艺理论、报告文学等作品三百余万字,作品和论文多次在国内获奖。长篇《大顺遗恨 》
【 鄌郚文学】
秦景林 男,1948年12月生,鄌郚镇高崖村人。1968年高中毕业下乡,1976年回城。干过教师、会计、秘书、记者,1989年任潍坊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198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1部,中篇小说《将军百战死》《饥馑的岁月》《李逵外传》等3部,戏剧《墙头记外传》《瓜棚记》《换房记》等6部,创作拍摄电视剧《山胖子》《李逵》、《娘要嫁人》等30多集,并多次获奖。
【鄌郚文学】秦晓鸣 男,1946年7月生,鄌郚镇高崖村人,1964年1月入伍。退伍后先后在公社人、县委机关,县直部门任职,退职前担任县委统战部长。几十年来致力于文学创作,已发表通讯、故事、散文、诗歌、小说等若干。已出版《行年诗行》《回首高崖街》(原《高崖村琐忆》) 《营陵诗略》《昌乐现代名人》等四种五本个人专著。现为省、市作协会员,浩然研究会理事。
【鄌郚文学】朱彬占 ,鄌郚镇大王庄人,男,1949年生于山东省昌乐县高崖镇大王庄。曾任乡镇干部、县政协秘书长等职。工作之余,喜爱文学创作,自1971年以来,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120余万字,且有10多篇获奖,已出版报告文学集《丹水撷英》,文学作品集《五彩石》。作者现为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理事。
王法颜,男,1943年4月生,昌乐县大王庄村人。196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昌潍地区教育局市教育局(潍坊市教委)工作,担任潍坊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政协常委等,曾发表出版教育论文多篇,编修《潍坊简史》,论文多次获奖。

吴文福,男,1968年12月生,山东昌乐东岔河村人,现供职于山东昌乐一中,中学高级教师,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近30万字。

 


 

【鄌郚文学】刘胜民 男,1965年4月生,鄌郚镇大庄子村人,中学教师,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在《潍坊日报》等30余家报刊及文学网发表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著有中篇小说《汶河悲歌》,长篇小说《丰碑》,作品多次获奖
【鄌郚文学】
徐一波 男,1965年7月生,鄌郚镇东水人。1987年7月毕业于昌潍师专后执教,现在朱刘街道办事处供职。1988年开始诗歌创作,在《诗神》、《山东文学》等几十家报刊发表诗歌300多首,评论、散文数十篇。作品多次获奖。出版诗集《深耕》、《潍坊五人诗选》(诗合集)两部,主编《白浪河诗刊》、《潍坊著名诗人作品选》等书,系潍坊市作协会员。

【鄌郚书画】石兴亮,男,64岁, 鄌郚青石河人,现为山东省老年书画院士,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员。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荣获特别金奖两次,金奖三次,一等奖、银奖和铜奖若干。曾被多家电视台、报社采访报道,作品曾入选画展去日本巡展。 作品润格:国画1000元/尺,书法500元/尺·石兴亮:盛明画室
【鄌郚书画】李光艺, 鄌郚东水 码头人,男,56岁,山东昌乐人。其先祖李成为北宋一代山水画宗师。他曾师从刘海粟大师,自幼喜爱绘画,执著于漆画艺术研究,被名人权威肯定为中国漆画第一人。李光艺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乡野怪才” 作品润格:国画1000元/尺,书法500元/尺  昌乐四镇特刊·李光艺画室

【鄌郚曲艺】二胡演奏家 刘元国,鄌郚南村人,多年从事二胡演奏和二胡培训教育工作,是山东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二胡考级特聘教师,潍坊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所教学生每年都有好几人考过中国音乐学院二胡8、9级,多人考取山师大、山东艺术学院、北京、上海等艺术院校和专业。在昌乐县城常年招收少年儿童。电话13863619688
【演艺】钟卫华, 鄌郚河西人,全能艺人,喜剧锐星。 鄌郚镇河西人。199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曾在《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演小鲁子、《大理公主》演赵荃、 电视剧《胡雪岩》演阿贵《康熙微服私访记》演陶二德、《少年天子》饰小鲁子、《大宅门》饰演:朱伏。《我的老婆是买的》演富贵哥 《警中英雄》演程之威
【中国新闻人】时力强,鄌郚北村人,曾是《齐鲁晚报》社会版、体育版记者,新华日报十佳记者编辑,现为《扬子晚报》记者、编辑。新闻报道百度搜索“时力强”
扬子晚报副刊部0258-6854804
·时力强:天下无贼》作者赵本夫直面五难 题

【流行在鄌郚地区的民谣
   歌谣一般大多数是为孩子编唱的,有时也会在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活动上,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同歌曲的不同之处是,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小事,有时也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很长的歌谣。
  叫俺扭俺就扭,一扭扭到十八九。娘不给俺找婆家,俺就跟着八路走。
  小脚扎,撅勾游,两口子打仗不记仇。白天吃着一锅饭,晚上枕着一个花枕头。
  山老鸹,尾巴长,将了媳妇忘了娘。把他娘背到山沟里,把媳妇让到炕头上。关上门,堵上窗,和他媳妇吃面汤。媳妇媳妇你尝尝。我到山沟背咱娘,咱娘变了个屎壳郎,哧棱飞到柳树上,呱嗒倒在狗屎上。
  月嬷嬷,拾棉花,一拾拾了个大甜瓜。娘一口,爷一口,嬷嬷咬着孩儿的手。孩啊孩儿,你别哭,我去南洋找你叔,你叔给你买个货郎鼓,货郎鼓上一对孩,也会打咣也会玩。
  小白鸡,上草垛,他娘不给他找老婆,一找找了七八个,好的都跑了,剩下笨老婆。叫她刷锅不刷锅,跳进锅里洗洗脚,叫她刷碗不刷碗,跳进碗里洗洗脸,叫她扒灰不扒灰,跳进灰泥打滚滚。

  【鄌郚镇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金山真观的传说
  白浪河源头的传说
  马驹岭的传说
  罗成与七女藏夫的传说—雨落山的传说
  昌乐名吃—高崖炸鸡
  唐吾笤帚制作技艺
  打鼓山与车罗顶的传说
  鄌郚国的传说
  昌乐微雕
  昌乐草编、条编
  高崖蒸鸡白菜制作技艺
  鄌郚狮子头咸菜腌制技艺
  鄌郚无籽西瓜栽培技艺

  【昌乐文物普查鄌郚报道 】


  【资料库:鄌郚集贸市场】
  鄌郚徐家庙集 逢一、六
  鄌郚漳河集逢二、七
  鄌郚白塔集 逢二、七 
  鄌郚泊庄集逢三、八
  鄌郚北鄌郚集 逢三、八
  鄌郚包庄集逢三、八
  鄌郚金山集 逢三、八
  鄌郚后合野集逢三、八
  鄌郚文化山集 逢三、八
  鄌郚集逢四、九
  鄌郚南良集 逢四、九
  鄌郚西寺后集逢四、九
  鄌郚高崖集 逢五、十 
  鄌郚时马集逢五、十

头条丨昌乐县鄌郚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胜利召
  加快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力推乡村振兴 刘家庄“中国文艺第一村”打造工程总体规划  
  做活"绿色文章" 绘好"生态画卷" 鄌郚镇270公顷绿色菠菜畅销各地  
  鄌郚镇全力建设富足魅力城镇  抗灾救灾鄌郚战洪图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据此,学者提出太公始封营丘,此地即寿光呙宋台遗址)。祖居胶东之地的莱夷(莱国与己即后来的纪国为同一族系而居于弥河,白浪河流域的两个方国,己国偏北,以寿光为中心,莱国偏南,含青州、昌乐、临朐地,国都在昌乐境内的鄌郚镇鄌郚村。昌乐县鄌郚镇驻地鄌郚村,距县城南35公里。鄌郚国名始于周武王十三年(前1121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封阜称鲁国时,已存在有鄌郚国。李兆洛《四部备要·玉篇》载:“鄌郚国,鲁国下邑。在朱虚县东南。”《地理风俗记》载:“朱虚县东南四十里,有古部亭;鄌郚是其故城欤。”鄌郚国存在的时间,从周朝初至被剿灭,历时达429年。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皆属昌乐县“四大文明古国”,称名于世。 
 
鄌郚文史通览 概述 鄌郚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鄌郚地名考略 鲁国下邑鄌郚 鄌郚地名探源
 

  【鄌郚历史沿革】
   沂蒙山脉与昌潍平原的融汇交接,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一方宝地——鄌郚,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品味这座古镇新的神韵。
   鄌郚,《春秋》、《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均对其进行过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解:“地名,在山东省昌乐县。”鄌郚作为地名,据考来源于周朝初期鲁国的两个下邑:鄌国和郚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民国二十三年的《昌乐县续志.卷之四》载:“  鄌郚,《春秋.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今县城西三里为古剧城即古之纪国,城南七十里为鄌郚,即古郚城。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鄌郚注入了过多的神奇和秀美:这里有打鼓山白浪河源头的美丽传说,有全县海拔最高点车罗顶,有鬼斧神功的马驹岭一线天,有雨落山悲壮凄婉的九女藏夫冢,这里还有风光旖旎的仙月湖,有香火鼎盛的金山真观…
  
鄌郚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北与乔官镇接壤,西与临朐县毗连,南邻 高崖库区,东连红河镇。镇政府驻鄌郚村。全镇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耕地14.6万亩,辖153个行政村,10.5万人,是省政府确立的"中心镇"。潍坊市母亲河白浪河发源于西部的打鼓山,境内车罗顶为全县海拔最高点,高崖水库为国家大二型水库。鄌郚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底蕴丰厚、物产丰富、商贸繁荣、是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潍坊市"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镇"。
  鄌郚镇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就在白浪河、猪河、孟津河等河流两岸建立聚落,繁衍生息。西周时期属纪国的郚邑。时郚邑的主人是唐尧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郚邑便称之为鄌郚。清代为鄌郚厂,1948年后为鄌郚区,1958年成立鄌郚公社,2001年改建为鄌郚镇。
  鄌郚镇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古文化遗址众多。据文物普查,镇西李家庄村发现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商代遗址,遗址发现墓葬、灰坑、红烧土、陶片等遗迹遗物;北张村曾发现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工艺水平先进的黑陶鼎足、罐口沿等遗物;时马村曾发现春秋时期聚落遗址,发现墓葬、灰坑、陶片等遗迹遗物。遗址均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鄌郚西瓜始种于清朝道光年间。因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富含氮、磷、钾元素,加之科学种植、管理,西瓜脆甜多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驰名省内外。1969年引进“蜜宝”新品种,以早熟、皮薄、瓤脆、甜度高而闻名,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畅销国内。1983年起进行西瓜品种改良,培育出质量优良的无籽西瓜,被中国特产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无籽西瓜之乡”。

  中国电声乐器生产基地-鄌郚镇

  昌乐县鄌郚镇乐器产业集群则立足于特色,生产企业发展到62家,从业人员7200多人,年产吉他、贝司200多万把,90%的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轻工协会授予“中国电声乐器之乡”称号, 
              摘自: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在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讲话

  【鄌郚镇乐器产业基本情况】
  鄌郚镇乐器生产历史悠久,从单纯的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历经近30年时间。七十年代末鄌郚创办了昌乐乐器厂,主要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八十年代初开始生产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八十年代末,韩国客商权海龟与鄌郚乐器厂合资创建了昌乐缪斯乐器有限公司,生产木吉它、电吉它、电贝斯等乐器,主要返销韩国后再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定期把中方工作人员送到韩国进行培训,为鄌郚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为乐器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乐器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其不断加大投入,努力膨胀企业规模,迅速拉长产业生产链,实现了产业的快速膨胀。目前,鄌郚镇乐器生产及配件加工企业58家,从业人员近6800人,产品形成了电吉它、电贝司、木吉它、木贝司、音箱和乐器配件等6个系列2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1-10月份,全镇乐器产量达160万把,产值10.6亿元,实现利税8500万元。乐器产业的发展,对鄌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鄌郚乐器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镇工业用工人数的60%。2006年乐器产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0%。惠好、百灵、华韵等企业上交税金均达到100万元。乐器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鄌郚城镇化进程,镇区面积发展到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多人。
  鄌郚三农


  【鄌郚笤帚产业简介】
  鄌郚笤帚闻名遐尔,是全国闻名的"笤帚之乡",曾多次被国际风筝会农副产品博览会评为金奖。近几年来,该镇立足这一优势,不断在笤帚规格、品种、质量上下工夫,加工方式从松散型手工生产发展到集约式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目前,全镇笤帚专业生产村已发展到30多个、加工业户800多家、从事笤帚加工的人数达到5000多人,年加工笤帚5500多万把,产值1.5亿元。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笤帚产业,该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加工业户成立了笤帚合作社,以笤帚合作社为依托,本着做强做大的原则,严抓产品质量,拓宽了销售渠道,与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200多家经营单位建立了购销业务关系,鄌郚笤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打造一流销售服务平台,镇党委、政府在镇区设立了笤帚专业批发市场,该市场总占地4000多平方米,可容纳经营业户200多家,客户遍及青岛、淄博、河南、江苏等20多个省市,日交易量20万多把,日最高交易额42多万元。近年来,产业链不断拉长,加大了名、优、特品种的研制开发力度,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实用型向装饰型多功能转变,研制开发了"智深铲"、"红双喜"、"鸳鸯乐"、"铁笤帚"、"鹅头"及"绿孔雀"等近20各品种,并由单一的扫地用笤帚向炊帚等用具发展,产出了品种齐全、做工精美的炊帚、水饺串盘、家用篦子等多种绿色、环保的家庭炊具用品,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外。

  【鄌郚无籽西瓜产业简介】
  鄌郚有悠久的西瓜生产历史,是中国无籽西瓜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无籽西瓜之乡"。1971年该镇所产的无籽西瓜作为中央特需瓜运往北京,1999年荣获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多次荣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鄌郚"牌商标,2005年该产品被国家食品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产品",2006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鄌郚牌无籽西瓜含糖量高达13度,具有瓜形均匀,色泽好、皮薄、味甜、口感好、易运输、耐储存、品种多等特点。富含钙、钠、镁、钾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部分维生素,具有滋补身体、健身养神、防暑解渴、清热败火、调节体内糖分、利尿等功效。主要有暑宝、黑美人、火山玉华、火焰山、黑蜜王等40多个优质品种。产品畅销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厦门、东北三省等60多个大中城市及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传统优势,以镇种子站和西瓜合作社为依托,走标准化、精品化生产之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严格产销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大提高了鄌郚牌无籽西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无籽西瓜面积已达1.8万亩,其中秋冬西瓜达8000亩,年产优质无籽西瓜1亿多斤。

  【汶水"无公害韭菜简介】
  鄌郚镇位于昌乐南部,地处安邱、临朐、昌乐三县市交界处,大沂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有汶河等多条常年河流经,淡水资源十分丰沛。发挥土地、水利等自然条件优势,全镇大力发展韭菜生产,面积已达8000亩。特别是去年以来,广泛推广应用环保型土壤活化剂,韭菜生产实现了无公害化,并通过检测认定,注册了"汶水"商标,已成为全县独树一帜的优质韭菜生产基地。品种主要有791、独根红、平韭4号、。日均上市50万斤,高峰期日上市达100万斤,产品大批量销往东北、济南、青岛以及周围县市的蔬菜批发市场。6月到8月又是韭苔上市的黄金季节,日上市可达5万斤。"汶水"牌无公害韭菜以其独有的优良品质享誉省内外,在举办的北京"潍坊放心食品进京产销对接会"上,深受北京市民的厚爱,经技术权威部门现场检测,各项理化指标特别是药残检测全部合格,并经中央电视二台等各大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汶水"韭菜热销北京城!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着手建设6000亩"北京无公害韭菜直供基地",300亩的中心示范基地建设已基本结束,可带动全镇无公害韭菜主导产业的壮大发展。

  【鄌郚镇山药】
  该镇山药种植历史悠久,以泊庄村为发源地,以其直、粗、块头大的外在形象和营养价值高的内在品质而享誉海内外,其产品远销上海、大连、日本等地,无论在北京,还是寿光的国际蔬菜博览会上,产品都深受市民和外国客商的好评。该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山药的价值,加强了对山药施肥的管理力度,以多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种植规程操作,使鄌郚出产的山药,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天然无公害。在此基础上,注册了"汶水牌"无公害蔬菜商标,极大地增加了鄌郚山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了山药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今,鄌郚山药已发展到6000亩,批发市场发展到三家,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可增收5000万元。

  【鄌郚镇极富特色的秋季菠】
  鄌郚镇是昌乐县有名的果蔬之乡,蔬菜生产量占据昌乐县县半壁江山,该镇清风岭周围的土地以碱性为主,加上良好的灌溉条件,为菠菜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该镇就积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菠菜产业。为使高崖菠菜提高附加值,走出高崖,进入各地,该镇加强了对菠菜施肥的管理力度,多施有机肥,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种植规程操作,使高崖出产的菠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天然无公害。在此基础上,注册了"汶水牌"无公害蔬菜商标,极大地增加了鄌郚菠菜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了菠菜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今,菠菜面积已达到3500亩。仅此一项全镇可增收700万元。

  走进鄌郚山水

    【马驹岭】“古郚以东曰岺马驹”,位于鄌郚镇政府驻地东1华里。属侵蚀丘岭区,是昌乐县境内东南部最高的丘岭。海拔249米。山顶筑有望海亭、金马驹石雕,还有马蹄印……“马驹岭在鄌郚镇东二里许上有大王庙。”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
  刘文安:诗咏鄌郚马驹岭
  奔驰鄌郚马驹岭,槐影石亭落画屏。苍莽一方流百脉,蜿蜒九曲荡荷风。
  可怜重镇南洼地,曾是莱夷古郚城。犹记雨中怀旧日,恍闻云里马蹄声。

  【白浪河】乾隆版《潍县志》载:白狼河,在县东门外,源出雷鼓山(今称打鼓山)。旧志白狼有二源,一出雷鼓山,隋志作白狼山,故河以白狼名。白浪河记录着潍坊3000年历史白浪河是潍坊的母亲河。 白浪河是流经山东省潍坊市城区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河流,横穿昌潍大平原,白浪河的前身是潍坊老城的护城河,河水自南向北缓缓流过市中心,把潍城和奎文两区分隔开来,将潍县劈为东、西两半。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上游发源于潍坊市昌乐县打鼓山(一说发源于沂蒙山),流经潍坊市坊子区、潍城区、奎文区和寒亭区,最后经寒亭区央子镇流入渤海莱州湾。全长127公里,其中城区段21.7公里。

  【九曲河】发源于鄌郚钟家后沟 长12公里 流域面积达30.42平方公里。
  刘文安:鄌郚九曲河
  源脉鄌郚凝波浪,焉知九曲向远方。夜来轻诉杨柳岸,一川繁星在流淌。
  月明溶尽丛苇暗,风清弥漫野荷香。秋水迢迢去意远,青山隐隐逐梦长。

  【雨落山】位于昌乐南部高崖镇汶河北岸,泊庄村北,东辛庄东北,南良村正南,海拔176米。山势平缓,林木葱郁,天晴之日,山色清秀,天阴之时,烟雾缭绕。“九女藏夫冢”就坐落在该山南坡,为唐代墓葬群。其十冢相互遮掩,近数十冢,远数九冢,故称“九女藏夫冢”,又称“罗成十冢”。形成一处十分奇特的旅游景观。
  刘文安:雨落山·七女藏夫冢
  丘陵缓荡似龙蟠,如砺平川雨落山。祈愿台前焚纸火,发云寺上聚风烟。
  皆言谜冢生玄妙,惟此青茔起壮观。一代隋唐名将墓,星沉坡野伴红颜。

  【高崖水库】库区周围山峦起伏,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总库容为13412亿立方米,坝长1200米,兴利库容578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9.9万亩,最高水位时,其面积为16平方公里,沿山谷回水淹进5公里,坝前最大水深25.78米,流域面积335平方公里。

  【鄌郚金山真观】“安丘境之金山蜿蜒东北入邑境。”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
昌乐文物普查队在鄌郚普查时发现金山真观。真观遗址的门口右方,我们发现一块石碑,碑宽0.5米,高0.8米,碑文隐约可辨,是“大清道光十二年一月初三立”。碑文曰:“金山修真观者,由吾师祖马元禄於顺治八年自崂山碧霞洞来,至金山山神庙所,因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创成修建,渐以扩大,迄今二百年矣。”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距今已有553年。据考,当时金修真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群由南楼、北楼、北大殿、王龙观四部分组成,另有道舍、膳房若干间。有观田160亩,由两名长工和众多佃户经营。每代住持、道士3-4人,至光绪十三年(1886年)传道10代,共有道士42人。道光年间为鼎盛期,周围村庄信奉此教者达数万户,供香火者近万人。解放时,住持道士王延义返回故里红河镇平原村还俗务农。逢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是这里的香火会,届时,八方信众纷至,或烧香祈福,或游览赏胜,一派盛世景象。 金山真观
  刘文安:秋登金山
  屹立三县通衢界,更是昌乐天外山。双峰连环成金字,一谷缓荡开平川。
  信徒赴邀祈福地,道家逍遥小洞天。敬祝王母蟠桃会,惠风和畅三月三。

  鄌郚镇马驹岭上有一处自然奇景“一线天”,据考证是地震裂变形成的一道地缝,生成时间与昌乐远古火山口群可能是一个年代,距今有1800万年。其深达三十多米,自南向北约100多米,下宽上窄 ,顶部最窄处不足半米,两壁呈弓形,象一个开启的深洞,又名石翁洞。从底部仰视,只看到一线之天,犹如一条白龙在空中飞舞,一线天由此得名。从南侧缓步而下,但见两壁陡峭,怪石嶙峋,洞口一块巨石斜插在洞壁上方,似倾非倒,以铺天盖地之势悬立。洞深处离地高约八米的峭壁上,有一块平展的石板,名石炕,四人对坐有余,壁侧石桌石椅形体神似。一线天是一种自然奇观,距昌乐远古火山口群仅十几公里。它奇特的构造为地质震动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的依据。
  刘文安:鄌郚一线天咏怀
  东岺邈邈入苍溟,胜日寻芳逦迤行。久慕瓮峒成一线,探幽谿谷起豪情。
  金山隐隐斜阳下,白浪迢迢暮霭中。槐影斑斓疏夜色,月光深壑有泉声。
  
马进《探访鄌郚一线天》  鄌郚一线天景观  

  天南地北鄌郚人
  刘钊,男,1929年9月生,昌乐县泊庄村人,1990年离休。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在济南华东大学文学院外语系学习,历任济南特别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干事、山东省即济南市中苏友好协会干事、秘书、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秘书、科级秘书、副处长、省政府外事办接待处处长、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协秘书长等职。
  刘建(1917-1957),男,昌乐县泊庄村人,曾用名刘善新,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第四独立团团部秘书。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支部委员。同年7月调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委二地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12月任二地委秘书。1940年10月至1943年12月,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第七区委秘书、宣传部宣传干事、蒙山工委代理宣传部长、七区党委宣传部干事、副科长、二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1944年至1947年9月,历任中共山东鲁中区委四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副部长、三地委宣传部长。1947年3月任鲁中南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调济南工作,创办《农村大众》报,任总编辑。1952年3月任《大众日报》社副社长兼第一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1956年9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上,当选为省委委员。
  1957年,在报社整风运动中,刘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不幸辞世。1979年11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79)省五十五字第144号文件指示,撤销1957年省委对其所作的结论和处分,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刘德麟,又名石文,男,1931年7月生,昌乐县泊庄村人,离休前任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史志编纂室主任,编辑。
  石文早年参加革命。1948年10月考入华东大学文学院外语系,1949年初南下,历任镇长、县委宣传部长、杭嘉兴湖报社记者、文教组长、嘉兴市政府史志编纂室主任等职,1993年离休。
  刘培栋,男,1947年2月生,昌乐县泊庄村人,潍坊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考入昌潍师专物理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至1985年先后发表过“偏转线圈引起的特殊故障分析”、“论磁现象的电本质”等论文,其中“漏点检测仪”在1990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市级优秀教师。
  刘树臻,男,1944年10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中辛庄人,现任大连交通学院副院长。1969年9月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留校任教至今。
  周玉礼,男,1938年11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东岔河村人,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新疆国际电台工作,1985年调山东省潍坊市广播电台工作。
  杜世杰,男,1946年8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周家沟子人,1964年1月入伍,1969年复员,1973年昌潍师专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化工厅工作,1988年调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工作
  刘培德,男,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东辛庄人,1963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分配到省葡萄研究所从事葡萄栽培新技术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科委“六五”公关项目稀土农用研究子课题“葡萄应用稀土”研究,获河南省科委“科技成果证书”,所进行的“葡萄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刘培一,男,1965年3月生,昌乐县鄌郚镇东辛庄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记者、研究馆员。198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学院,分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兼任《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执行主编、《电子政务》杂志副主编,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
  王 真,曾用名秦素贞,女,1922年4月生,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昌乐县漳河乡高崖村人,原任中国轻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干部(副处级),现已离休。 1938年10月入伍,历任宣传员、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等职,1955年1月转业到江苏省工业厅任专职支部书记,后任江苏省盐管局人事科长、外贸部政治部干事,1985年12月在中国轻工业进出口总公司离休。
  刘枫,原名秦德贞,女,1923年5月生,中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漳河乡高崖村人,原任铁路文工团顾问(行政13级),现已离休。1938年11月入伍,1954年2月转业到铁路医院,先后任宣传员、文教干事、秘书、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助理员、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工会主席、政治处副主任、铁路文工团顾问等职。
  秦毅女,曾用名秦月仙,1917年生,中共党员,昌乐县漳河乡高崖村人,原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工作(团县级),现已离休。1938年12月入伍,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八支队战士,1939年3月到山东抗日军政干校(校址:沂水岸堤)学习,同年调鲁迅艺术学校学习,结业后在纵队直属单位工作,1947年调渤海军区卫生部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后被分配到浙江省金华市工作。
  郑琏,男,中共党员,1921年12月生鄌郚镇郑家庄人,现已离休。1943年3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七期步科,随即脱离国民党部队去延安参加革命,被派往白区开展地下工作,任地下工作组长,1949年,先后在西北公安部情报处、军委总参情报部新疆总站、新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等部门工作,1979年任新疆少数民族五种丛书编辑办公室编辑,1983年离休。1987年受聘为新疆联合职业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曾主持撰写和编辑少数民族五种丛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塔吉克族简史》《新疆维吾尔族社会调查》等20余种已出版
  郑世文,男,1930年2月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鄌郚镇郑家庄人,1948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县委宣传部、地委宣传部干事,《大众日报》社编辑、记者,省委宣传部指导员、副处长,省委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农村处副处长、政治处处长,省委顾委办公室主任(副厅级)。
  刘明诰,男,1932年生,高中肄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北村人,1948年9月参加工作,1949年3月毕业于昌潍师专署银行干训练班。曾任昌潍行政公署文书,北海银行会计。人民银行会计、益都县委农工部秘书、副主任,1975年6月起任地委计委科长、市物资局副局长、市物资局工会主席。
  李锐,曾用名,李培正,男,1930年5月生,大专毕业,昌乐县鄌郚镇李家沟村人,1948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入华东大学、华东党校学习,1949年4月随军南下,历任江苏省金坛县委、区委工作队员、文教助理、宣传部干事,常州地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办公室、市级机关党委干事、秘书、党委委员兼宣传科长,1958年5月到江苏省滨海县东直农场劳动,1962年4月起先后在常州木器一厂、第二纺织厂、第四印染厂工作,1980年11月调常州纺校工作。
  田恒枫,曾用名,田来夫,男,大学毕业,193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上东山村人,1948年11月参加工作,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大众日版发行部会计,1949年2月南下,先后在华东财办南进总队。上海军管会、文管会、福建日报、福建邮电管理局担任联络、怀集、军邮等工作,1953年10月入山东工学院工农速中、山东师范学院中文、政治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助教、图书馆支书兼副馆长、历史系、马列室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副教授。
  张旭升,1945年3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西官庄人,1970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分配至胶南二中任教,后任胶南二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路用忠,男,1945年2月生,中专毕业,昌乐县鄌郚镇南展人,1963年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副政委、政委等职。1964年10月入党后,曾任党小组长、连支部委员、书记、营党委委员、团党委常委、书记、团纪委书记。55057部队团政治委员。
  李观兴,1947年2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时马村人,1965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卫生员、司药、助理军医、卫生处助理员、卫生处副处长,曾赴老山前线作战,1986年3月,在战斗中提升为处长。
  冯秀英,女,1950年4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后孔人,现任山东省农科院党总支书记。1973年8月毕业于山东省昌潍农业专科学校,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工作,历任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钟岱峰,男,1941年9月生,大学毕业,特级教师,昌乐县鄌郚镇河西人,现已离休。196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学院,先后在济南军区农药厂,昌乐城关中学,昌乐一中任教,1978年6月调潍坊市教学研究室,曾是中国教育学会化学研究会会员,兼任潍坊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潍坊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刘和海,男,1948年11月生,大学毕业,教授,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打鼓山村人,现任山东政法学院院长助理、山东省宪法学会副会长。1968年8月参加工作,为鄌郚公社苇沟联中教师,1972年12月调昌乐县第十中学先后任政治教师、副校长等职,1978年2月,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工作先后任教师、副主任、主任等职。
  周世军,男,194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牙庄人,现已离休,1968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曾任昌乐四中教师,副校长,1977年赴坦桑尼亚任医疗队翻译,1980年任昌潍师专英语系副主任,昌潍师专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主编《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目录》
  李景玉,男,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昌乐县鄌郚镇北村人,1965年7月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七级部三院,1966年6月调航天部第三研究院一五九厂工作,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