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丨昌乐县鄌郚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胜利召开 | |||
![]() |
![]() |
||
![]() |
![]() |
||
![]() |
![]() |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据此,学者提出太公始封营丘,此地即寿光呙宋台遗址)。祖居胶东之地的莱夷(莱国与己即后来的纪国为同一族系而居于弥河,白浪河流域的两个方国,己国偏北,以寿光为中心,莱国偏南,含青州、昌乐、临朐地,国都在昌乐境内的鄌郚镇鄌郚村。昌乐县鄌郚镇驻地鄌郚村,距县城南35公里。鄌郚国名始于周武王十三年(前1121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封阜称鲁国时,已存在有鄌郚国。李兆洛《四部备要·玉篇》载:“鄌郚国,鲁国下邑。在朱虚县东南。”《地理风俗记》载:“朱虚县东南四十里,有古部亭;鄌郚是其故城欤。”鄌郚国存在的时间,从周朝初至被剿灭,历时达429年。故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皆属昌乐县“四大文明古国”,称名于世。
鄌郚文史通览 概述
鄌郚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鄌郚地名考略
鲁国下邑鄌郚国
鄌郚地名探源
【鄌郚历史沿革】
沂蒙山脉与昌潍平原的融汇交接,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一方宝地——鄌郚,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品味这座古镇新的神韵。
鄌郚,《春秋》、《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均对其进行过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解:“地名,在山东省昌乐县。”鄌郚作为地名,据考来源于周朝初期鲁国的两个下邑:鄌国和郚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民国二十三年的《昌乐县续志.卷之四》载:“
鄌郚,《春秋.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今县城西三里为古剧城即古之纪国,城南七十里为鄌郚,即古郚城。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鄌郚注入了过多的神奇和秀美:这里有打鼓山白浪河源头的美丽传说,有全县海拔最高点车罗顶,有鬼斧神功的马驹岭一线天,有雨落山悲壮凄婉的九女藏夫冢,这里还有风光旖旎的仙月湖,有香火鼎盛的金山真观…
鄌郚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北与乔官镇接壤,西与临朐县毗连,南邻
高崖库区,东连红河镇。镇政府驻鄌郚村。全镇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耕地14.6万亩,辖153个行政村,10.5万人,是省政府确立的"中心镇"。潍坊市母亲河白浪河发源于西部的打鼓山,境内车罗顶为全县海拔最高点,高崖水库为国家大二型水库。鄌郚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底蕴丰厚、物产丰富、商贸繁荣、是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潍坊市"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镇"。
鄌郚镇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就在白浪河、猪河、孟津河等河流两岸建立聚落,繁衍生息。西周时期属纪国的郚邑。时郚邑的主人是唐尧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郚邑便称之为鄌郚。清代为鄌郚厂,1948年后为鄌郚区,1958年成立鄌郚公社,2001年改建为鄌郚镇。
鄌郚镇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古文化遗址众多。据文物普查,镇西李家庄村发现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商代遗址,遗址发现墓葬、灰坑、红烧土、陶片等遗迹遗物;北张村曾发现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工艺水平先进的黑陶鼎足、罐口沿等遗物;时马村曾发现春秋时期聚落遗址,发现墓葬、灰坑、陶片等遗迹遗物。遗址均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鄌郚西瓜始种于清朝道光年间。因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富含氮、磷、钾元素,加之科学种植、管理,西瓜脆甜多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驰名省内外。1969年引进“蜜宝”新品种,以早熟、皮薄、瓤脆、甜度高而闻名,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畅销国内。1983年起进行西瓜品种改良,培育出质量优良的无籽西瓜,被中国特产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无籽西瓜之乡”。